😚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北藝人物:《聽說黎導退社了:留下一個皮箱在歌劇裡》 主要圖片
:::

北藝人物:《聽說黎導退社了:留下一個皮箱在歌劇裡》

演講/講座/研討會
2024-07-13 - 2024-07-13

臺北藝術節策劃一系列「北藝人物」及「北藝筆記」講座,邀請多位重量級藝術家親臨現場,與觀眾分享創作歷程與理念。

「北藝人物」系列講座以創作者為核心,2024年聚焦於黎煥雄、王榮裕、瑪蒂德.莫尼葉、麿赤兒等四位傑出藝術家,透過深入的訪談與對談,帶領觀眾探索其創作風格的養成以及劇場語言的分析。

■ ​ 

黎煥雄,現任人力飛行劇團藝術總監、東海大學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程專技副教授暨學程主任。歷任河左岸劇團、創作社劇團創始成員。台灣當代劇場極具影響力的中堅創作者,以河左岸劇團開創詩化意象劇場,在八0年代小劇場運動中,躋身臺灣前衛劇場重要旗手。九0年代之後,更跨足音樂劇、歌劇、新媒體劇場導演,堪稱同世代劇場人最多元發展的代表。

講座自黎煥雄所歷經過的音樂劇創作、歌劇、小劇場,再回到1986年於淡江實驗劇場搬出第一個作品的他,從他人到自身的講述,細數這些年來,是什麼成為現在的他?

2024台北藝術節/闖入者/黎煥雄導演照片_照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聽說黎導退社了:留下一個皮箱在歌劇裡

講者|王俊傑、簡文彬
主持|林采韻

音樂是件奢侈品,在還沒有串流平台、只有黑膠唱片的時代,M小時候聽一些古典音樂,但因為不喜歡樂譜而當了鋼琴課的逃兵,但他持續喜愛音樂表達的感性,而古典音樂講究結構的理性終究還是滲透在M的劇場中,有時候不僅僅是邏輯,還有語言的音樂性。而M音樂的品味和曾經對古典音樂的涉獵,也讓他得以以非音樂科班背景出身執導歌劇,有時不同領域的碰撞反而才能提煉出真正意義的符碼。杜蘭朵公主要出題了,而M是如何完成難題避免被殺頭的呢?

講者|王俊傑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教授。畢業於德國柏林藝術學院,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1984年開始錄像藝術創作,為臺灣新媒體藝術發展的開創者之一。曾獲雄獅美術新人獎、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及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大獎等。重要國際邀展包括:「光州國際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台北雙年展」、「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歐洲媒體藝術節」、「柏林超媒體藝術節」等。重要獨立策展包括:「台北雙年展:(限制級)瑜珈」(北美館,2006)、「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2018)、「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北美館,2022)、「一一重構:楊德昌」(北美館,2023)等。近年參與跨域媒體劇場設計作品包括: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指環》(國家交響樂團,2006)、普契尼歌劇《杜蘭朵》(德國萊茵歌劇院,2015/衛武營,2019);導演科技媒體劇場《罪惡之城》(松山文創園區,2013)及《索多瑪之夜》(北美館,2015)等。
 

 

 

講者|簡文彬

現任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1967年生,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鍵盤組畢業,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指揮碩士學位。1996-2018年擔任德國萊茵歌劇院駐院指揮長達22年;1998-2004年為日本太平洋音樂節駐節指揮;2001-2007年為國家交響樂團(NSO)音樂總監;2014-2016年擔任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藝術顧問。2018年9月起擔任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首任藝術總監。2014年9月簡文彬獲頒第十八屆國家文藝獎。 (個人照攝影:劉振祥)

主持人|林采韻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節目部經理,藝評人。曾任中國時報文化組撰述委員,旺報文化組副主任。於台北Bravo電台與台中古典音樂電台開設「達利的藝想世界」節目。曾參與《臺灣當代劇場四十年》撰寫;著有《及時行樂:音樂生態綜觀解讀》;擔任《三十擊:朱宗慶打擊樂團‧此時彼刻》(遠流出版社)專書總編輯。曾任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台特約藝評人、國藝會「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評鑑委員、卓越新聞獎評審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