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四把椅子劇團《太陽》:我不當人啦。

臺北藝術節

文/陳柏青

我不當人啦。JOJO。X戰警變種人V.S.舊人類。吸血鬼V.S.血肉之軀.....所以,你真的沒有一次猶豫過嗎?讓牙尖戮穿血管,喝下聖杯裡天使或惡魔之血,注入變種藥劑,當再睜開眼,你可以更年輕,更聰明,皮膚都閃閃發光,全新的世界在你面前展開。告訴我,你就沒有一次動搖過嗎?

《太陽》其實很會撩,一本正經,末日大危機,人類文明延續與否,故事超硬核,內裡超挑逗,他讓你動搖,總在二選一,隨著舞台上角色逼近,你其實也參與演出了,是要成為人類2.0版本的「諾克斯」,還是繼續當原裝人類「克里奧」,故事在你耳邊吹一口仙氣,用手指高你的下巴,你要成為哪一種人?

#健康公衛作為一種文明體系

你,就是你。此刻的你比前人都更接近《太陽》。畢竟,我們都被強迫「轉大人」,《太陽》裡設定二十一世紀病毒散播大地,因此新人類出現。而在我們的現實裡,口袋裡口罩仍然提醒你我們曾經和滅絕只隔一層活性碳的距離,covid作為惡夢驚醒的冷汗尚未乾,這時候,舞台劇的「科幻」對我們其實是「現實」,那《太陽》中關鍵字就是「健康」,是和病毒共存更健康,還是沒有被轉換的原始人類更健康?

而經歷過「阻病毒於外」、「阿公店群聚感染」、「全民追防疫破口」等事件的你,其實已經在《太陽》的舞台上了。原來環繞「健康」不只是一組詞彙,更是一整套話語系統——延伸出來的詞語包括「純淨」、「殺箘」、「無毒」…..——健康不只是身體性的,而牽動人際關係構成,乃至社會制度、文明體系,接受「健康」是什麼的人,其實是被動接受了什麼是「病」的定義。於是,有病的人是髒的,髒的該被控管。而這一切是「為大家好」。獵巫便可以是一種除箘,健康是一種義務…..

來看《太陽》更像是一次健檢,病歷表上貼著自己,以及台灣。一但你開始思考,手術刀就在這時抵著你,例如,為了群體的存在必須要犧牲個體的方便性,那你要犧牲多少?你要清除多少「病灶」,才能「好」?才能變「健康」?這時候,健康是階級,不如說,更高的階級也就掌握了「健康」的定義。

劇中諾克斯崇尚理性,舊人類是衝動愛哭包。但諾克斯理性到極點,連性關係都可以分配和申請,出軌不算事兒,人倫關係重新歸零計算,對照舊人類這頭,友情親情濃度堪比八點檔,所以,哪一邊更健康?那一邊才有病?

你思考,你不能思考,你選。你不得不選。把戲票塞給那些「這是為你好」的人跟你一起看,問他,也是問自己,這一切,真的是「對你好」嗎?那是治病,還是致病?又是什麼,才是我們真正的「病」?

#人的核心是什麼?

如果成為「諾克斯」就能在末日後生存,那人類必須用什麼去換?

如果那個要被交換的,剛好是「太陽」?

是你,你會換嗎?

以永遠看不見黎明為代價,這是人類的新紀元,還是「諸神的黃昏」?

《太陽》裡終極的二選一,就是要不要太陽。

那麼,請選擇以下詞彙,

這個行為是奉獻?

還是犧牲?

是失去?

還是不要也罷?

這時候,舞台上每一次角色捶心肝,每一次終於做出決定,其實都是對我們發出靈魂拷問。

他正在逼近。不停逼近,某一刻,你會發現一件震撼的事實。

會不會,所有構成我們的,正是足以毀滅我們的?

會不會,你可以拋棄的,正是因此構成你的?

故事裡說的是太陽,但你知道他其實是說__

這個__,就是人類所能抵達的極限,但也是我們這個種最初出發的地平線。只有你在《太陽》前,才會真正感受到。那時候請你翻開手冊到這一切,把這個空白填滿。

太陽不能直視。驅使你做下過去以及未來所有一切的,你未能發現。

而在《太陽》之前,一次,你全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