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親.建築」計畫:高德亮《晚風》 主要圖片
:::

「親.建築」計畫:高德亮《晚風》

展覽
2025-07-24 - 2026-12-31
活動/親建築計畫/晚風/晚風-

展覽時間
2025.07.24 開展
每日晚上8:00至凌晨01:00 


基本作品資訊
晚風

材質:尼⿓線、⽔平雷射光、動⼒機構模組
年代:2025
尺⼨:27 x 21 x 3 ⽶

藝術家 高德亮
策展人 黃偉倫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委託創作

 

作品介紹

⼤量垂掛的尼龍線佔據了半⼾外廣場的上⽅空間,在風、建築氣流與⼈的⾏進之間產⽣細微⽽無序的擺動,在氣流中展現出柔軟⽽不確定的特質,線材時⽽纏繞、錯身、又鬆開,結構在每⼀次空氣流動中暫時成形,再悄然消散。

這些⼯業製成的線材本為穩定、⼯業化的⼈⼯產物,隨著時間推移,原本緊捲的尼龍線逐漸鬆開,慢慢下垂,呈現出⼀種近乎無聲的沉降。這些變化不為⼈察,卻不斷發⽣,像是某種隱微的時間刻痕,被物質記錄在⾃身形體之中,本來無機的⼈造物體在開放空間中獲得了某種近似⾃然變化般的動態。

穿越其間的⽔平雷射光原為定位與測量之⽤,它們筆直⽽精準,嘗試以科學⼯具去「測量」這個總在變動的空間。當它們照向這些不斷變動的線體時,準確與模糊、穩定與游移,開始產⽣某種微妙的拉扯。光無法如預期般標定位置,細碎的光點像是⼀道浮動的空氣紋理,讓這些細微的變動被看⾒、被感知,暗⽰著物質隨時間⽽流變的詩意想像。

作品所處的空間,是由雷姆.庫哈斯與大衛.希艾萊特設計的臺北表演藝術中⼼⼀樓,⼀座被抬升的開放廣場,⼀個城市中供⼈⾃由穿梭、暫留與停頓的共⽤空間,也是⼀個宏觀尺度的都市⼤廳。⽽《晚風》以細密的尼龍線介入這個尺度,將微觀的風、光與晃動引入其中,使⼈們在巨⼤的空間中能以另⼀種尺度感受身體所在之處,讓身體與空間之間產⽣幽微卻詩意的感知經驗,邀請觀眾⼀同完整⼀段難以預演的即興展演,像風⼀般的⾃由,於此地⾃由穿梭。

展覽論述

「親.建築 」計畫由策展人黃偉倫策劃,邀請視覺藝術家回應場館獨特的建築語彙與其所處城市肌理。計畫以建築本體為創作場域,轉化公共空間為感知與關係的載體,讓日常場域生成新的觀看與互動方式。

首件作品為藝術家高德亮的《晚風》,大面積蜷曲的尼龍線暫置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入口上方,入夜亮起測量用之水平雷射光,紅外線在尼龍線圈上軟化為游走的光點,成為周遭氣流動作生命的證明,身處作品下我們似乎獲得了繁星點點的紅色夜空,遠處望來作品卻又像為士林夜市旁加了獨有的小夜燈,交織出動態參與的空間體驗,使雷姆.庫哈斯與大衛.希艾萊特的建築成為日常生活中流動的劇場,也讓市民成為這座公共空間的即時主角。

藝術家介紹

高德亮 (右)
⽣活與⼯作於臺北,致⼒於光藝術、空間與地景裝置,創作媒材多元。作品結合建築空間的佈局與⾝體感知,透過觀察與捕捉空間中的既存元素,轉化為創作的材料,藉由光線、⼈與物的詩意互動,以及對環境的測量,探索觀者對於⾃⾝的存在與想像。

2015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B.Arch)
2021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系(M.F.A.)

策展人介紹

黃偉倫(左)
草率季創辦人,對於創意產業的經營策略和藝術策展有深度著墨,企劃始終具有野生、率性的氣息,自然地納入具創造性的材質實驗與次文化的拼接。

 

活動/親建築計畫/晚風/策展人(左)+藝術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