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時態
亞當計畫為放眼亞太地區機構場域,致力藝術家交流、研究和發展的計畫,今年相關活動於8月23日起跑,8月28日至9月1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進行五天年會。
本屆亞當計畫以「舞動時態」(Choreographing Theirstories)為策畫概念,探討多義複數的歷史如何重塑對於當今時代的理解,以及藝術家們如何透過身體運動、行動和流動性,將身體、場域和歷史間的關係相互思辨與交織。
亞當計畫的焦點單元「藝術家實驗室」首次走出臺灣,與曼谷國際表演藝術集會(BIPAM, Bangkok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Meeting)合作,由其藝術總監莎莎賓.希芮旺吉(Sasapin Siriwanij)擔任客席策展人,與臺灣藝術家黃鼎云一起帶領「藝術家實驗室」於曼谷和臺北兩地進行。本屆匯集了來自越南、泰國、印尼、日本、澳洲、德國和臺灣的表演和視覺藝術家,透過非二元文化敘事的視角,深入探討城市、地方和社群的文化,個人和集體的他的故事(history)、她的故事(herstory)和他們的故事(theirstories)。
北藝中心今年也首度與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共同推出「Curatoké:表演策展人學院」,由丹尼爾.布蘭加.古貝(Daniel Blanga Gubbay)(比利時布魯塞爾藝術節聯合藝術總監)、傑夫.可汗(Jeff Khan)(澳洲墨爾本亞太表演藝術三年展創意總監)、奈塞.洛佩茲(Nayse López)(巴西Panorama藝術節藝術總監)、劉祺豐(Low Kee Hong)(英國曼特斯特國際工房創意總監)、魯瑟拉・西塔(Rucera Seethal)(南非藝術節藝術總監)、Faith Tan(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節目策畫總監)組成的國際導師群,為培育下一代策展人開闢了一條新途徑。而亞當年會將作為一群來自臺灣、香港、印尼、澳洲和愛沙尼亞的年輕策展人與導師及同儕間對話、研究和學習的空間。
以呈現新計畫的發展過程為核心的「新作探索」單元,今年與各國際夥伴合作,邀請澳洲塊動舞團(Chunky Move)、澳洲表演藝術家艾瑪.梅.吉布森(Emma Maye Gibson),以及現居葡萄牙波多的巴西裔藝術家加雅.德.梅德羅斯(Gaya de Medeiros)參與。同時,去年「亞當藝術家實驗室」的臺灣原民藝術家林安琪(Ciwas Tahos)和日本編舞家松本奈奈子(Nanako Matsumoto)延續了當時的相遇、交流和對話,合作開展的新作也將在「新作探索」單元中進行階段性呈現,並於今年十月在京都藝術節首演。
亞當年會適逢臺北藝術節期間,當周精選節目包含蘇品文的《剩女經濟》、顧廣毅與羅伯特.強森的《蝙蝠祭》,以及瑪蒂德.莫尼葉(Mathilde Monnier)的《黑暗之光》(Black Lights),將與身體表現和編舞中的她的故事及他們的故事交織並產生共鳴。
此外,臺北藝術節自去年(2023)啟動的駐節策展研究計畫「流行群島」(Cruising)也將持續在亞太島嶼之間巡航。印尼舞蹈策展人海莉.米納提(Helly Minarti)的計畫《內之海》(The Sea Within),將延續去年的研究內容進行下一階段的呈現,同時,京都藝術節的三位聯合藝術總監暨策展人將開展名為《味之旅》(Traveling Tongues)的研究計畫,與來自日本、菲律賓和臺灣的藝術家透過食物、飲食習慣和文化身份認同,共同探討過去和現在洲際之間的遷徙與流動。除此之外,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中呈現的一系列舞蹈和戲劇節目亦將提供國際策展人及專業人士另一個窺探臺灣表演藝術生態的管道。
歡迎來到第八屆的亞當年會,邀請你從藝術家對於未知與開創性的探索中受到啟發,看各種歷史與現在的時態如何舞動,編織成一段屬於我們與他們的時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