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知名編舞家瑪蒂德・莫尼葉的作品《黑暗之光》,即將於本周末在臺北藝術節登場。 這部作品改編自法國文集《H24》,集結了廿四位女作家取材自真實事件所寫的性別暴力故事。莫尼葉精選其中九個故事,透過肢體動作以身體鑿開傷痕,將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遭受的騷擾、暴力等轉化為舞蹈呈現。
舞動文字裡的苦痛,聽見身體的吶喊
瑪蒂德・莫尼葉表示,舞蹈不只能傳達情感,更能將文字具體化,透過舞者的身體表現,觀眾能直面並感受到暴力對女性所造成的身心傷害。她在編創過程深入了解廿四位作家所寫的文字,並從每段文字感受到每個靈魂深處的吶喊。
莫尼葉指出:「這部作品既是語言的流動、節奏的跳躍、聲音的起伏,更蘊含著身體動作的力量,這一切都緊緊捆綁著事實的緊張與衝突。這些話語背後,是存在的勇氣,無論是行動中的或靜止的身體,都在默默見證並投入其中,展現他們的真實,堅定地站在抵抗的前線,發出自己的聲音。」
直面傷痕,女性的抗爭之聲
對於莫尼葉而言,身體是記憶的載體,她希望能夠透過舞蹈呈現出女性身體所承載的歷史和創傷,「這些故事之所以能讓我們產生共鳴,是因為不僅真實,更能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記憶中,除了講述了當代的性別歧視問題,更是見證了每天聽見、看見,卻被社會忽視、遺忘和忽略的需要。」
瑪蒂德・莫尼葉是一位備受推崇的法國編舞家,曾擔任蒙比利埃國家舞蹈中心藝術總監,2014 年起進入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成為第一位以編舞家身份入主這個以訓練、保存和創作為主旨的舞蹈中心總監。她的作品風格獨特,結合了深思熟慮與直覺創作,並積極與其他藝術形式跨界合作,創造出豐富的藝術對話。
以舞蹈書寫女人心事,溫柔接住每一個人
《黑暗之光》不僅是一場舞蹈演出,更是一場社會對話。舞者在舞台上舞動以及對觀眾訴說獨白,觀眾隨著這些獨白,也像是走進她們的世界。演出者都是女性表演者,莫尼葉表示,她並非故意不和男性表演者工作,而是從身體和創作出發,選定以全女性為主。
這些表演者的身體表現出痛苦、暴力和舞蹈,但是要談論的並不是暴力,而是在處理暴力之後,如何在不被定義為受害者的情況下生活,莫尼葉認為這支舞作有很多韌性、溫柔的舞蹈和動作,同時還有一些身體的美感,「這是一部很溫柔的作品。」
七月講座精彩回顧:瑪蒂德·莫尼葉
從編舞家到總監,最終仍回到創作的懷抱
七月份北藝中心舉辦了幾場以瑪蒂德・莫尼葉為主角的「北藝人物」系列講座,其中「讓邊界消失:瑪蒂德.莫尼葉的思考與存在」講座,由藝評人郭亮廷深入淺出地講述瑪蒂德.莫尼葉在當代舞蹈界的重要性。莫尼葉曾任職法國國家舞蹈中心、蒙彼利埃國立舞蹈中心藝術總監,卅年來致力將舞蹈帶入法國貧民區、資助研究、與前殖民地共製舞蹈作品,更邀請自閉症患者參與創作,備受好評。
莫尼葉的創作跨足哲學、雕塑等不同領域,她認為跨界最困難的並非領域間的界限,而是人與人的界線。此次她帶來的《黑暗之光》,以女性在生活中遭受的不便與暴力為題材,透過舞者充滿情緒張力的自白,引發觀眾對性別議題的反思。
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副教授陳雅萍則在講座《當代舞蹈與法國》中,梳理1970年以來法國舞蹈的概念變化,並分享如何閱讀《黑暗之光》。她強調,法國當代舞蹈重視思考與提問,而《黑暗之光》以女性經驗為主軸,透過舞者的講述與身體姿態,引發觀眾共鳴與對話。
昨(8/29)瑪蒂德・莫尼葉於北藝中心舉行公開講座《我舞故我在:瑪蒂德.莫尼葉的編舞哲學》,她提及《黑暗之光》裡面的女性,並非要呈現女性的力量,而是脆弱及掙扎的樣子,對她而言,這個議題的起源來自於《H24》這本書:「看著H24的書籍,感受到從我自己體內、身邊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有經歷,而面對這個議題,我就是謹慎照顧好我身邊的人。這個議題並不好表達,它既真實又帶著政治性,但我們仍試圖碰觸它,希望透過藝術作品,喚起內在的意識。」瑪蒂德.莫尼葉表示。
《黑暗之光》將於八月卅一日至九月一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登場。相關訊息請詳見北藝中心官網。
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
購票請上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79095678308540416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pac_tw/
(圖:策展人林人中跟編舞家瑪蒂德.莫尼葉聊到節目邀請的過程,原想邀請她與羅提吉斯(Tiago Rodrigues)共創的《please please please》,但在亞維儂藝術節上看到《黑暗之光》,便改變心意改邀此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