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迷路《夢拾夜—成癮100》|2022臺北藝穗節(青穗觀察:林翊婷)
▍演出節目:2022臺北藝穗節-白鹿迷路《夢拾夜—成癮100》
▍演出時間:08.28(日)15:00
▍演出地點:鬧空間
文 林翊婷(青穗觀察員)
以夏目漱石的《夢十夜》為素材,拆解了作家筆下那奇幻的十個夢境,抽出故事中出現的幾個角色,重新安排了彼此的關係,將破碎的夢境連結在一起,為其賦予了新的故事。
「我做了一個這樣的夢……」透過十個夜晚、男子的十個夢境逐漸抽絲剝繭,梳理了事情的真相、人物之間的關係,失去摯愛的兒子而不願面對的父母,因為參與「遊行」而喪命的兒子,帶給人們不幸和苦難的「天探女」,在一個又一個夢境之中,漸漸想起那些被遺忘的真相……
演出舞台的設計相當特別,觀眾席地坐在狹長的走道上,左右兩側的拉門後各有一個場景,演員們會在兩者之間移動、穿梭,就像是在夢境和現實之間遊走。在換幕之間投影在拉門上的影像,以及豐富的聲光效果增添了夢境奇幻、怪誕的氛圍,在狹小的空間中,演員的情緒和表演因為距離的縮短而被放大,加強了戲劇張力以及帶給觀眾的震撼感。
劇本中也富含著巧思,像是父親反對兒子參與抗議的「遊行」與小時候帶著兒子到遊樂園所看的「遊行」,交錯了時間線,呈現出父子之間的關係;還有像是將參與遊行比喻為一場遊戲,以遊戲的方式來呈現遊行之中的緊張與衝突,又在最後回憶起了小時候父親帶著兒子打遊戲的片段,前後的呼應與對比相當精彩。
就算沒有看過《夢十夜》的文本,依然能夠看得懂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但如果事先看過文本,在欣賞演出時會能觀察到一些兩者之間的差異以及互動關係。在前面幾夜中,有一些源自於《夢十夜》的內容與劇情主線的關聯性稍顯薄弱,後面的幾夜才漸漸收攏,勾勒出故事的全貌。不知道是不是想塑造夢境與現實之間幽微而玄幻、似是而非的狀態,才特意在前面的幾場夢境中重現文本中的部分內容,營造出夢境逐漸反映真實、父親逐漸想起了兒子的過程,這樣的安排固然有趣,但是在前面某些段落的交代和連接如果能夠更清楚,應該會讓整齣戲更加精彩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