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載入中,請稍候...|2022臺北藝穗節《嬉遊記72變之萬花嬉春》
▍節目名稱:2022臺北藝穗節《嬉遊記72變之萬花嬉春》
▍評論者:馬士比亞
第一次觀看,也是讓我真正開始認識 Drag 表演的劇場製作,是兩年前旅法表演藝術家曾智偉和國內變裝皇后妮妃雅合作演出的《Mommy Drag》。無論是誇張的服裝和對嘴表演、那美艷到令直男心動的妝容,還是劇情中深剖內心的台詞對白,都令人回味再三。
坦白說,雖然是藝穗節,但我對於 Drag 表演抱著相當高的期待—也或許正因為是藝穗節,才有機會看見未經矯飾的面貌,才有機會去聽見創作者的真心話。
至於這期待有落空嗎?有,也沒有。
感到落空的部分,除了開場沒多久就開始迷失方向的字幕之外,演員的台詞處理大多需要再調整,有時候會小聲含糊到聽不清楚,有時候會像是交差了事般將台詞說出來,感受不到演員究竟做了多少角色功課,只覺得角色與演員之間的距離可以再貼近一些、再緊密一點。
「師徒組」當中以扮演唐三藏的胡書綿最穩定,孫悟空在談情說愛時反倒比掏棍打鬥更自在,豬八戒則從眼神就透露著不安,理應是笑料擔當卻不時讓我覺得尷尬。「妖怪組」當中,扮演大根的貓不最有自信,儘管這一場感覺喉嚨有點緊,但歌唱和獨白表現都很亮眼。至於做足 Drag 身段的花仙子肥甌娜,反倒是在對嘴之外氣勢稍嫌不足,就算到了最後和孫悟空湊成「純愛組」,也無法與豬八戒和大根的「十八禁組」各據一方,獨身一人的唐三藏還比較能鎮住場面。
但我還是很喜歡這齣戲呈現出來的多元價值,不僅僅是男女扮裝,不僅僅是「非我族類」亦可同路取經的大同世界景象,我更喜愛劇中「非典型」或「非主流」的身體展現。
最後,回到這篇心得的標題,或許標題直到這次藝穗節後都還無法順利載入,但我會期待著這個演出團隊繼續秉持著多元價值、繼續堅持做自己,或許下次藝穗相見會有新的標題出現。
也或許,這世界寫下的標題和貼上的標籤,已經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