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夢醒了怎麼辦 我說做夢就是為了要醒來—訪《讓我帶你去美食街》林方方
「小時候的我總是覺得很餓,對食物沒有安全感,到現在包包裡都還是隨時充滿零食。後來才知道,我只是心裡有一塊一直沒有填飽的缺口。」
熱愛 Hello Kitty,渾身粉紅魔力,總在美食街點兩包大薯等人,這樣一個活在你我身邊的女孩,是《讓我帶你去美食街》的創作起點。集結一眾熱愛表演的打狗子弟,Solo 表演者林方方是以即興創作見長的「玲瓏全勤身創作社」團長。2015 年她在臺北藝術大學就讀時,曾以「等待」為主題發表了個人 Solo 創作,試圖用表演的方式,回應自己始終在尋找生母的人生課題。
去年她重拾當年的創作主題,思考創作的核心,將當年約 30 分鐘的 Solo 小品發展成約 60 分鐘的 Solo 作品 ,延伸探討當代社會的「等待」,也許是人、是友情、是網路社群的回應,或長或短的構築成現代人的等待日常,每個人的心中都為別人留了一個位置。
故事中的女孩,愛著永遠小學三年級的 Hello Kitty,她的世界充滿夢幻與期待。既是這個女孩的故事,也可能是許多人的故事。長大後的這位女孩,不記得自己母親的臉龐,卻始終記得小時候母親帶兩姐妹到美食街吃飯。有天街區裡播著周華健的《花心》,「春去春回來,花謝花會再開」母親跟著哼唱的聲音,成為她日後對母親唯一的記憶。「花開花落」成為這齣戲的關鍵詞,於她而言更像一道光,相信只要在美食街等著,就會有好事發生。「食物的味道代表一個人的思念,你可能根本不喜歡這個食物,卻會在吃的時候想起一份美好。」
後來,這位女孩的生命又經歷了兩位母親,她得已順利長大成為一名女子,即便長大,她卻總是很餓,餓得像暴食症,包包裡得備好各式零食,仍無法從美食中獲得滿足。時隔16年,失散多年的親生母親在 2017 年現身,帶著小她 9 歲初次見面的弟弟;原以為等待終於有了結果,卻發現內心的缺口始終還在,始終無法被填飽。
《讓我帶你去美食街》的發展跨度長達 6 年,看似從自身出發的創作,會悄悄在演出中滲透觀眾的內心,植入一點希望。圖/林方方提供
第二個關鍵字「夢醒時分」其來有自,陳淑樺唱著:「要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在每一個夢醒時分 ,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必問 ,有些人你永遠不必等」隨著時間的推進,這位女孩長大了,憧憬夢幻的凱蒂女孩也會有夢醒的那天,「她會不會發現自己根本不餓,其實不需要吃,那時候的她該怎麼辦?」拋出這個提問,林方方想透過創作探問,也許找不到答案,但至少是個開端。
《讓我帶你去美食街》的發展跨度長達 6 年,林方方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她,生活也有了新的寄託。而這場發生在思劇場的演出,不但有滿滿的粉紅色與無嘴貓,還有很香、充滿令人垂涎的食物味,外加一點會動的小驚喜。
這個看似從自身出發的創作,會悄悄在演出中滲透觀眾的內心,植入一點希望。「每個人都需要做夢,也都要面臨夢醒的痛;我希望當你決定要醒來時,雖然還是有點難受、有點留戀,但你會知道,只有醒來才能繼續做下一個更好的夢。」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