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挑戰拼湊完整的《殘骸》|2022臺北藝穗節《殘骸》

臺北藝穗節

▍節目名稱:2022臺北藝穗節《殘骸》
▍評論者:光之藝

今日巧遇我看戲的魔王,臺詞陳述遠多於肢體演繹。我的大魔是兩個角色帶著滿滿的情緒及小肌肉動作,用大量對話建構一個事件的始末。小魔是由場上演員輪流說一句到少量的臺詞,時而具體時而抽象的堆疊出故事,肢體的呈現與臺詞時而有關,時而我讀不出有關。今天是後者。這樣的編導手法在戲劇表演裡,是否已成一專有名詞?

便利貼或小字卡的使用,近來常出現在我看的戲裡,令我想起小時候玩的“誰和誰在哪裡做什麼”的遊戲。看過一個多人即興喜劇,小字卡上是由觀眾提供預先寫好讓演員發揮的素材。今日便利貼上看似演員的個別臺詞,讀完再貼在似牆的塑膠布上,帶有紀念的意味。這個手法雖然似曾相識,但善用了便利貼的性質。

常在藝穗節目遇到表演團體的一號作品或稱創團作品,期待看到創新,再創新。當我處在幾個迷失於臺詞的當下,嘗試找尋作品與其他的不同,卻看見幾個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