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高敬《Intercom》|2022臺北藝穗節(駐節評論:黃鼎云)

臺北藝穗節

Hello From the _____ Side–《Intercom》觀後心得

▍演出節目:2022臺北藝穗節-高敬《Intercom》
▍演出時間:08.31(三)14:00
▍演出地點:鬧空間

文 黃鼎云(駐節評論人)

《Intercom》是由三篇短篇:《Intro : the poem of sound》、《House Keeping!》、《晚安日記》組成的演出。有別於常見聯演以「限制性命題」(常見如:一組XX分鐘、所有片段都是Solo、某位劇作家…)等組成方式。三位導演(創作者)們透過“Intercom”的概念延伸、回應,形成各有特色又相互「對話」的作品。在藝穗相對限縮、自主的資源裡,節目規劃上經過思考而非單純資源整合相當難得。同時,也讓觀者整體經驗相對完整。

演出空間–鬧空間是一類似民宿的大套房,配有浴室、臥房、衣櫃的完整起居空間。內部裝潢相當完整,也整理地相當整潔、舒適。創作團隊並不因作品內容大張旗鼓地「改造」空間,而是輕輕點綴並透過演出主題再次回應空間原有特性,讓演出空間自然為作品說話、延伸意涵也是一大亮點。“Intercom”(對講機、內部通信),指連結兩端/地(以上)的通話系統,也暗指著對話、交流、溝通,當然也蘊含了隔絕、分離、失聯等等反向意涵。

開場《Intro : the poem of sound》,表演區位在連結浴室與臥房的過道上,兩個頭戴施工三角錐的表演者,三角錐頂端有一排水軟管相互連結,看上去形體相當幽默、有趣。一開始以典型類比訊號撥號聲漸漸開展成複雜的聲響。隨著聲響,表演者以肢體勾勒兩未知生物間經歷斷訊、失聯、又再次找到彼此的過程,整體性地為“intercom”勾勒出基礎圖像,歡迎著觀眾進入本次演出。

“Intercom”有別於今日的電話、手機,多數指得是一內部封閉的對話系統,這個「內部封閉」的特質在接續的兩段落《House Keeping!》、《晚安日記》中也帶出了相當獨特的詮釋。《House Keeping!》為一單人表演,選擇以單人表演回應”Intercom“已是有趣的選擇,「通話」發生的方式與空間自然都有了轉化。《House Keeping!》直接運用原有的民宿的臥室空間。一清潔人員進到房間內打掃,隨著打掃的過程漸漸揭露自己深愛著房客的心理。透過房客日常物品、衣物的使用軌跡、建構出對方的生活習慣,進而幻想與房客的關係。房客與清潔人員從未見過面,這一切都是由清潔人員幻想出來的情節。身處在同一空間卻鎖在不同時間軸中,兩人就像是白天跟黑夜般從未交流,一切彷彿是清潔人員的自問自答的妄想,也相當考演演員的表演能力。故事情節並未流於俗套,最終房客沒有現身,狂戀沒有換取真愛契機,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遺留在浴室的粉紅色化妝包無情地擊碎了這原有的規律。

如果《House Keeping!》勾勒出同一個空間中不同使用時間軸的兩方的「對話」可能是透過生活軌跡虛構出的他者、一個妄想的對象,《晚安日記》則展開更內在的探索,多重精神狀態的並列與游移,與不同時間軸的自己展開「對話」。起初我們以為主角是因疫情在隔離飯店中直播,隨著情節的開展,這「隔離」的原由不斷重塑,一下是隔離飯店,一會兒又是精神病院、育幼院等類全控機構,縈繞不去一外部而來的聲音要求他完成「一個故事」,而這略帶破碎、跳躍的自述也漸漸拼湊、帶出主角的精神狀態、過往的遺憾與此刻的慾望。導演高敬恩透過視訊、電視機、幻燈片等媒材,並置不同時空雖非新穎卻是相當適切的選擇。綜觀三篇小品,有完整的主題思考也勾勒出時間上的前與後、空間上的內與外不同層次的“Inter-Com(munication)”,製作上精緻且用心,空間回應上、應用上也懂得順應空間原有之特質,衷心期待未來能見到更多作品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