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云《花花花花園:藍》|2022臺北藝穗節(駐節評論:楊智翔)
成為花叢的一份子《花花花花園:藍》
▍演出節目:2022臺北藝穗節-云云《花花花花園:藍》
▍演出時間:09.03(六)15:15
▍演出地點:上樓左轉
▍演出團隊:云云
文 楊智翔(駐節評論人)
或許,直到廣播宣告花園即將關閉,大家必須離場,仍有不少觀眾,不知本作所云,帶著滿滿困惑,緩步離去。
這是件試圖處理觀看的作品,帶有某種溫柔與詭譎的氛圍。在一方純淨潔白的空間裡,三名表演者各據一隅,處在不同狀態。一位身著網襪、泳衣矗立柱旁,眼前架設正開啟相機畫面的手機,影像即時投影於牆;另一位則身著白長襯衫,在空間中漫步,不時環顧四周、凝望觀眾,接著開始繪畫紙卷與自己的肌膚。最後一位則在貼身黑衣外,罩上鏤空白洋裝,蹲坐角落,包圍著綺麗光圈。整場演出,三人目光不時與觀眾交織,維持著謹慎、緩慢與輕巧的動作質地,幾次互相靠近、接觸、錯身或遠離。於此同時,入場獲得圖紙的觀眾(似乎得要購買「園景寫生藝術家」票券才有,選擇「漫步花園觀景人」則無),正依著感受自在寫生,一如其中一位表演者。
這名與觀眾一起寫生的表演者,同時也是觀眾寫生的對象,她的目光正在奪取景象,也提供了局部的風景與指引。當她與觀眾不可預期地相視在一起,互相推敲彼此時,兩者持續寫生的所見之物,於是也包含了彼此,產生迴圈般的揣測與描繪。因著她與觀眾神似的行為,表演定置的觀看關係,於是造成了晃動與模糊。正在被觀看的,也包含了觀眾自身,但究竟要看什麼、能看什麼,表演者的神情並無多加透露,致使這個迴圈越來越不明,令人感到茫然。無紙可畫的觀眾,更可能不知所措,只得空洞地看著。
始終透過鏡頭窺探眼前景象的另一名表演者,神情狀似被囚禁、侷限在影像觀看裡,像極了現場不時查看牆上投影的觀眾,持續在空間裡極度緩慢地行走。當她鏡頭靠近,觀眾便進入了被觀看的景框,牆面像是監視又仿若某種寫生圖像的影像,於是成為更加複雜的觀看位置。甚至後來,寫生表演者又再介入這層關係,試圖撫摸影像中的自己,並於她的鏡頭前凝視深淵,透過影像直視現場所有人。所有人都在看著所有人,好像即將發生什麼,又像是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
這一切為了什麼?想說什麼?層層的觀看究竟意味著什麼?隱喻了什麼?場地大面的拱形窗上,貼有可透光的幻彩雷射紙,致使現場產生不斷流動變化的明暗與色澤,午後的光線因而富含迷幻感,令人感到愜意、舒適與安穩。在這裡,有花亦無花,可看不可看,好像有什麼又不太有什麼。觀看失效,卻又無所不在。一件好像沒有要說什麼的作品,似乎也真如植物一般輕柔靜默,令人越看越迷失,逐漸成為花叢的一份子,最後栽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