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阮劇團《阿尼瑪》|2022臺北藝穗節(青穗觀察:林翊婷)

臺北藝穗節

▍演出節目:2022臺北藝穗節-阮劇團《阿尼瑪》
▍演出時間:09.03(六)14:30
▍演出地點:藝秀設計影像工作室

文 林翊婷(青穗觀察員)

透過獨角戲的形式,將演員內心的房間呈現在大家眼前,以身為一位演員卻「沒感覺」的煩惱作為開端,在一頭為了自由而逃出馬戲團大象「泰克」闖入房間內後,那些雖然存在卻刻意被忽略的事實逐漸浮現。

雖然舞台上只有一個演員進行演出,但是在白紙、衣架、玩偶、曬衣架等簡單的物件和音效的相輔相成之下,讓整體的表演更加立體。像是運用曬衣架和吊在上方的衣架當成是大象,或是在曬衣架倒下後變成了困住大象的牢籠等表現方式都相當有趣。運用白紙沒有限制的特性,在上面書寫、作畫,用簡單的線條輔助故事的進行,也將白紙比喻為演員自身的狀態,期許能夠在一次次被揉掉又攤平,直到染上各式各樣的色彩為止。 

加入了1994年發生在美國受虐的大象逃脫事件,讓泰克為了短暫自由而衝撞、逃跑的故事成了一探「沒感覺」背後原因的契機,也隱喻著「房間裡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因為家庭背景、成長時的同儕關係,漸漸讓她把自己的感覺藏了起來;不是真的沒有感覺,而是為了不受傷、不產生衝突,不得不把自己的感覺收好,久而久之,就不再顯露出自己真正的感受、逃避去面對問題,換上了「灰色」的保護色,成為一個看似「沒感覺」的人。演員的獨白以及心境的轉變都相當能夠引起共鳴,也能讓人思考自己是否也曾經在某些不想面對問題的時刻,藏起了自己真實的感受,而被困在自己設下的框架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演員太過緊張,或是剛好這個場次的狀態不好,這次的表演中約莫出現了三、四次卡詞,雖然不影響整體的演出效果,但因為是單人的表演,因此所有舞台上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失誤時會有點打斷前面好不容易鋪陳的情緒與氛圍。

在結尾時吶喊的「啊你嘛幫幫忙」雖然帶給人釋放、解脫的感受,但是除了劇名《阿尼瑪》的諧音之外,與劇情的關聯性並不明顯,徒留了一個讓人困惑的收尾。在最後的Q&A環節時,演員有提到這齣劇原本是由另外一位阮劇團的演員所編排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次演出融合演員自身的生命經驗進行改編,才讓關聯稍顯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