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堆高機舉高高|2022星際劇場:187巷的工廠小孩-《堆高機》(評論:陳盈帆)

臺北藝穗節

堆高機舉高高—187巷的工廠小孩-《堆高機》

▍節目:星際劇場-陳欣瑜|187巷的工廠小孩-《堆高機》
▍觀賞平台:TPAC臺北表演藝術中心Youtube頻道,錄播影片
▍觀賞媒介:Oculus Quest 2,播放器及40吋螢幕
▍演出日期:09.03(六)12:00-10.10(一)20:00

文 陳盈帆

為了體驗空間沉浸感,我以Oculus 2 VR頭戴裝置觀賞了2022年星際劇場全數作品。其中,並非為360度體驗而作的《堆高機》,以最不干擾能量的運鏡,不被切斷的舞蹈身體(1),以及內斂的收音和配樂,給予了最好的劇場體驗。我,彷彿也在那跳舞的現場。

《堆高機》可歸類為雙人舞,由人機合一的堆高機駕駛者,與附加其外的舞者組成,他在車上、在貨叉、在地板之間自在遊戲。這場人機共舞不只呈現舞蹈身體的完整性(2),同時,它的影像明確表達現在是哪些部位組成了他們的動作,現在這段舞句的起始與結束在哪裡,進而帶領我們了解創作者的話。

紙箱為底的起始畫面,提示了空間布景在工廠。長條狀橫幅的定格切割畫面,對照了兩位表演者的勞動身體。接著,作品細心有趣地建立了方向感(orientation)與流動性(mobility),同時也建立了角色關係。

當景深呈現油壓拖板車和玩具堆高機置放棧板的路徑,觀看身體(3)已可預期接下來的移動,以致從室外隨車逆行回工廠室內不至於暈眩。而兩人在車上聊天的模樣,讓我推測他們或許是對親子。

整齣作品的編排都符合編舞的定義,然而最後3分鐘是最顯而易見符合「跳舞」基本教義的段落。此時,鏡頭隨著兩種動態軌跡運行,一是行車(兩人弧形的移動範圍),二是堆高機貨叉的升降(舞蹈身體運動的正多面體)。

舞者將貨叉棧板當作階梯爬上貨架,也當作單槓橋,在其與地板間隙滑動。有時身體被車子帶動的同時,以雙腳劃圓撥開前方紙箱、清出道路;有時車體自轉,舞者以不同方法,在水平轉動中垂直地翻越棧板,此時,人機環形暢遊的畫面相當動人。最終,堆高機開出戶外,高高舉起舞者,父親與孩子相望凝視。穿過螢幕,我彷彿聞到了影像中的微風。

本作迷人之處,在於很舒服的鏡頭距離。我時常以為,舞蹈影像最難捕捉的有二,一是觀看舞者的距離,如何能看到完整動作,又不被遠距離沖淡了同理性與親密度。二是觀看環境的距離,如何不使觀眾失去方向,如何建立動態的空間感,進而,如何做到實體劇場做不到的,使身體經驗不一的觀眾跟上動作。

所幸,《堆高機》將上述兩點從容地完成。或許,線上劇場該優先考量的不是鏡頭風格,不是轉譯分鏡與換景,才能「保留劇場的原汁原味」,或許該優先創作的是,如何建立空間與流動性。如此,人的感知可以受騙,沉浸的立體影像會告訴人,「我」正身處其中。如果只需要VR裝置,線上演出就能邀請觀眾進入特定空間,那麼,劇場或許即刻成立。


註解:

  1. 本文採用Susan Leigh Foster之舞蹈身體(dancing body)及觀看身體(viewing body)兩個詞彙,取代舞者及觀者,以強調「身體」在表演時以及感知表演時,臨在所活躍的動態。
  2. 舞蹈身體的完整性概念,不是健全身體所謂的完整。
  3. 同註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