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Pli》主創專訪-英巴爾:「我必須接受事物的多樣與無常,並非刻意失敗,而是不追求完美。」
你的作品《紙Pli》歷經漫長藝術創作過程後,靈感最初從何而來?
起點是2016年在法國國家馬戲藝術中心(CNAC)的密集課程,講師Johann Le Guillerm建議我們運用切身經驗創作,同時選用他所謂的「少數實踐」,包括各種被遺忘、鮮為人知、被邊緣化的技藝,我立刻想到紙,想要創造出帶我翱翔的飛鳥。雖然最終並未完全成功,但當時我試圖用紙製作出真人大小的偶,從此奠定我和紙的緊密關係。我也在CNAC期間結識Alexis Mérat,更確立我想以紙張做為創作素材,他深諳紙的特性與美感,成為設計紙製懸吊系統的契機,如繩索及其他嶄新道具。紙既脆弱又強韌,令我深深著迷,投入各種技術、美學、詩性的研究,用紙表演馬戲也得以成真。
馬戲結合紙張十分罕見,勢必產生新技術挑戰,如何調度各種動作?
Alexis Mérat既是視覺藝術家,也專精於紙製工程,再加上藝術家兼舞台設計Domitille Martin,我們藉由摺疊、抓縐、扭曲紙張提高韌性,研究階段需兼顧戲劇和技術效果,因為紙張完全呈現在眼前,觀眾將目睹道具如何塑造成型,見證紙如何變形,並且與光影、聲響、舞台、服裝互動,以及我們三人在台上的動作。我喜歡紙,因為生活中唾手可得,如此普遍、如此常見,人人都接觸過紙,我們將善用紙的觸感,同時延展視覺和聽覺效果,創造出超現實感受;紙張在作品裡將經歷脆弱、強韌、破碎等等階段,同時左右肢體動作、創造多樣形貌,也改變空間。
紙張也能定型,藉由折痕產生連續時間和空間。
在馬戲中,紙張創造懸念,在空中測試紙的強度產生不安與張力:紙張究竟撐不撐得住?藉由逼近斷裂點,我想觸動觀眾的自然反應,猶如我正在鋸斷自己坐的樹枝,這也是馬戲之中的風險所在,我不能對紙張恣意而為,人和紙同時操控彼此,我依據紙的特質和能力調整姿勢和動作,創造出的形貌也和傳統道具大不相同。過往如Chloé Moglia、Mélissa Von Vépy、Fanny Soriano等女性,都曾用各種素材表演空中雜技,與物件創造不同的關係,也和世界產生不同於常規的對話,道具身兼技術和戲劇功能,既是容器,也是內容物。在《紙Pli》之中,紙張與身體同等重要,但演出的基調來自紙張,紙才是明星。
對紙張和摺疊的興趣,不免讓人想到日本,你的靈感也來自日本文化嗎?
思索摺疊的無數細節時,自然會想起三宅一生等藝術家,日本當代創作(和哲學傳統)相當重要,例如我很喜歡塩田千春的作品,她在空間裡織造彷彿蜘蛛網狀的棉線,形成充滿矛盾的樣貌,與比例的關係也令人驚喜。我的藝術切入角度取自幾項日式美學的基本元素,日本對紙滿懷崇敬,紙是日本非常重要的社交素材;舞踏也影響我對戲劇結構與動作的態度;對於侘寂[1]在不完美中追求美的精神,也令我好奇,我必須接受事物的多樣與無常,並非刻意失敗,而是不追求完美,接納世事終有瑕疵,在時光、偶然、自然交錯作用下,總有改變的空間,並接受事物如斯。這是我在肩傷期間明白的感想,因為身體的一部分曾受傷/痊癒,我的馬戲演出反倒比過去體能「完美」時更有意思,我從脆弱中找到不同的力量。
[1] 侘寂(日語:侘び寂び Wabi-sabi)是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傳統日本美學。侘寂的美,有時被描述爲不完美、不恆常、不完全的。侘寂的概念源於佛教的三法印,即無常、苦、空。
侘寂的特徵包括不對稱,粗糙或不規則,簡單,經濟,低調,親密和展現自然的完整性。
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E%98%E5%AF%82
出處
INBAL BEN HAIM : "ON NE FAIT PAS CE QU’ON VEUT AVEC LE PAPIER. IL VOUS MANIPULE AUTANT QUE VOUS LE MANIPULEZ."
https://www.halles.be/fr/st/1120-inbal-ben-haim-on-ne-fait-pas-ce-qu-on-veut-avec-le-papier-il-vous-manipule-autant-que-vous-le-manipul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