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阿厚《戀到底要失多久……》|2022臺北藝穗節(駐節評論:郭家瑋)
▍演出節目:2022臺北藝穗節-嘟阿厚《戀到底要失多久……》
▍演出時間:08.21(日)20:00
▍演出地點:課廳演創空間
文 郭家瑋
這齣要討論「愛」與「失戀」的單人表演,在五十分鐘的演出之中,透過主角芋頭(陳靖雯)對觀眾自述自己失戀兩年來的所遭遇的種種,進而扣問「愛是什麼?」這個千古謎團。
這類型的作品不禁讓人聯想到由王安琪主演的《愛在年老色衰前》,不過她立足的生命階段是年近四十的「大齡單身女子」,如何回應自我的焦慮與社會的眼光。而《戀到底要失多久……》則是描繪了二十出頭的女性心聲。在這個離開學校、進入社會青黃不接的階段,面對愛的失落往往展現出獨有的青澀,而這份青澀卻時常被視為年輕人的「風花雪月」而遭到輕視。製作團隊將這個主題撿起來,並以扎實的編導演實力證明這份感受的重要性。演出不走呼天搶地的灑狗血俗濫路線,而是在配置簡單的非典型劇場空間——如同芋頭反覆提到的——「好好說一個故事。」
狹長型的舞台上只有表演者、兩張椅子、一件外套以及一個蒐集觀眾回應的抽獎箱。卻在演員能量飽滿卻又穩當的表演之中,很快的全場觀眾都能夠進入這個故事之中。而俐落的走位、物件的活用以及洗鍊的文字,私自猜想這應該是導演與編劇和演員一同工作出來的成果。整體互相配合之下,營造出一個私密卻又富可看性的演出。
在敘述故事時,演員也時常會跳脫自我,扮演事件中的其他角色,例如記憶中笑起來眼睛圓滾滾的戀人「米粉」、語氣平淡卻總能一針見血的中醫師「雅婷」、沈溺在行銷話語中不可自拔的老闆,以及帶有直男幽默的香菇雞湯男。這些角色的切換,讓原本只有一種聲音的獨角戲產生更多趣味。而在表演的選擇上,陳靖雯不以鮮明的形象取勝,反而是透過流暢的轉換,讓演出一直保有輕快的節奏。
這齣戲也不斷邀請觀眾參與、投入,甚至是發表意見。不論是在開演前邀請觀眾寫下對於愛的提問或給前任的一段話,或是在大學營隊的橋段中,藉由「真命天子」的挑選,邀請符合條件的觀眾上台與演出者一起完成芋頭及米粉初次見面的時刻。這樣的做法讓我聯想到近幾年由四把椅子劇團搬演的《好事清單》。而在《戀到底要失多久……》之中,觀眾的回應都成為演出的一部分。例如「寫給前任的一段話」的回應,就出現在芋頭猶豫要不要傳訊息給前任的參考;「愛是什麼?」的回答,也變成芋頭在被問到的時候的種種思緒。表演者在舞台上抽出觀眾的答案,夾以一點點幽默的戲謔,那些時刻總是讓人感覺得格外的親密,彷彿她在說的也是我們過往或是未來、曾經與可能的故事。
在詮釋的策略上,《戀到底要失多久……》把個人經驗昇華成對人們對愛的提問,卻也不過分自傲的提出解答要說服人,反而始終保持著開放的姿態,邀請觀眾一起摸索。縱使在演出的最後,台上台下仍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永恆命題,卻也稍稍被演出撫慰徬徨的心。整個演出像是小火慢燉的一碗雞湯,雖然並無刺激,卻足以撫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