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北藝人物:《叛逆的戲神囝仔》

臺北藝術節
北藝人物
王榮裕系列講座

劇場界人稱「二哥」的金枝演社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導演王榮裕,母親謝月霞是歌仔戲知名小生。從戲棚腳的童年、「做流氓」的漂浪少年到高薪一族的電腦工程師,卻在三十歲那年,因為對母親戲班人生的「誤解」而踏入現代劇場,終究站上了他原本亟欲叛離的「戲台」,走上彷彿命定的戲劇之路。

總說自己是「吃老爺(戲神)飯長大」的王榮裕,親身分享他的叛逆旅程,藝術如何啟蒙並翻轉他的生命;又如何將源自母親的歌仔戲養分,打造出獨特的胡撇仔美學,讓金枝演社成為最「臺」的現代戲班,並包含他醞釀二十年之久的《西來庵》創作故事。

「我常開玩笑說,藝術家都很『浮浪貢』,不務正業。想不到做著做著,我這個『浮浪貢』竟也真正開花了。」王榮裕在六十幾歲的年紀,以融合歌仔戲、胡撇仔戲與現代戲劇的《雨中戲臺》獲得第三十二屆傳藝金曲獎年傳藝金曲獎提名入圍最佳導演獎;2021年,獲頒第二十二屆國家文藝獎,總統蔡英文稱讚:「王榮裕是一生懸命的劇場人,走闖南北,從廟埕、樹下到劇院,將胡撇仔戲推上臺灣表演藝術殿堂。」米君儒認為,王榮裕成為「國家認證的浮浪貢」,這是他人生階段的豐收成果,未來還有更多可能性。

2024台北藝術節/借放_側記文章/北藝人物/筆記/0707-1/20240707北藝筆記_金枝演社@TPAC PHOTO by Paul chao-21

三十歲,人生目標分隔線

「三十歲是我的一個轉捩點,在那之前,只是個在戲棚下長大的男孩、中輟少年、流氓,再大一點之後進入電腦公司,自修成為電腦工程師;近三十歲的年紀考進蘭陵劇坊第五期舞臺表演人才研習會,同時加入劉靜敏(劉若瑀)成立的優劇場,才逐漸正視藝術在生命中存在的意義。」王榮裕說,阿公、阿嬤於日本時代開始就是做戲的,從小便過著戲班生活,在廟口看媽媽的戲;雖然,他不是科班出身,也沒有念藝術學校,身體裡卻潛藏著藝術涵養,只是,三十歲之前非常「排斥」戲劇。

春美歌劇團X金枝演社《雨中戲臺》透過桀傲不馴的兒子志成,回望母親月鳳一生倔強風華的最真情告白,演的就是王榮裕自己的故事,媽媽和他之間的愛恨情仇。王榮裕回憶:「小時候的我很討厭戲劇,戲劇將我和媽媽分隔兩地,但在最後,我也走上了藝術這條路,是戲劇拆散了我們,但也是戲劇讓我們走在一起。」他笑稱最終走上表演藝術是跟媽媽賭氣,其實卻是「命中注定」。

踏入表演藝術殿堂 創立金枝演社

考進優劇場後,劉若瑀開啟了王榮裕表演藝術殿堂大門;同時,他與「人生伴侶」游蕙芬在此相遇。游蕙芬回憶起與劇場結緣是姊姊覺得她缺少文化藝術氣質,高三時,帶她至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欣賞學生期末公演,自此迷上劇場。就讀政大中文系,報考優劇場;考試當天,初次看到一頭長髮的王榮裕,覺得他這個人就是藝術家,「就這樣,我決定跟藝術家在一起了。」姻緣萌生,游蕙芬露出幸福甜蜜的笑容。

 

1992年,練就了一身表演功的王榮裕與游蕙芬離開優劇場,浪漫的兩人起心動念決定創團,先用「XX劇團」作為代稱,招募團員,因為很喜歡一本人類學書籍書名,於是,命名為「金枝」;後來,私心看齊「大團」雲門舞集,正式將劇團定名為「金枝演社」四字。王榮裕說:「當時,我沒有導過戲,蕙芬也還沒有編過劇,就是想繼續在劇場做一點事。」

2024台北藝術節/借放_側記文章/北藝人物/筆記/0707-1/20240707北藝筆記_金枝演社@TPAC PHOTO by Paul chao-71

感謝生命中的每個相遇

王榮裕說:「我的劇場課就是跟著身邊的人邊做邊學。在優劇場時,劉若瑀老師教會我『真』;在雲門舞集演出《流浪者之歌》,觀察林懷民老師領導團體在舞台上的構圖、節奏、結構,教會我『善』跟『美』,讓我真正體會藝術與生命的『真善美』。」

 

王榮裕的舞臺人生開始於表演,1994年,林懷民找王榮裕擔綱《流浪者之歌》中雙手合十、立正不動的僧人,「我跟著角色全球巡迴二十二年,經歷二百一十九場演出,在切換成演員的時候,感受到自己已經『根種在舞臺』,我在哪裡,哪裡就是舞臺中心,走到何處都是自在的狀態。」同年,他交出創立金枝演社劇團第一個導演作品《停頓》,呈現多種肢體表演形式。

 

1996年,王榮裕觀察臺灣表演藝術缺乏臺(母)語作品,他以「實驗精神」創作胡撇仔戲《台灣女俠白小蘭》,將母親戲班人生轉化為漂浪舞臺上的女俠故事,以通俗拼貼混雜形式作挑戰,選擇流動卡車舞台在各地廟埕夜市巡演。

 

隔年,王榮裕尋找新作品表演場地,他以曾在德國漢堡藝術節看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被盟軍炸掉的兵工廠激發靈感,找到仍為廢墟的臺北酒廠(今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首演《古國之神——祭特洛伊》,改編希臘史詩悲劇,喻示臺灣當代狂亂情境。「演出成功,然而,卻因在隸屬公賣局土地上演出,被警察認為藝術工作者竊占國土,帶至警局留置八小時偵訊,進而上了報紙社會新聞版面,經民代與藝術界人士聲援協助,被飭回。」後來,此事件受到政府當局、民意代表關切,催生今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誕生。「這讓我更確定無處不劇場,什麼都能演,《祭特洛伊》延伸至2005年在淡水滬尾砲臺演出重製版、2015年在淡水雲門劇場重現。」王榮裕說。

2024台北藝術節/借放_側記文章/北藝人物/筆記/0707-1/20240707北藝筆記_金枝演社@TPAC PHOTO by Paul chao-56

堅持「臺客」表演路線 始終如一

金枝演社創團至今三十一年,王榮裕與金枝演社一直堅持的道路:打磨出「臺灣人」的模樣,或者說,晟做一個真正的人。未來還有什麼想做的?「我胸無大志,從小就沒有以後一定要怎樣,譬如當總統之類的,老師要我寫未來的願望,我都想不出來。」王榮裕認為,已經做了,就好好把事情做好。游蕙芬說,二哥「反骨」,表面上看起來輕描淡寫,他的作品實際上一定和人、和臺灣這片土地有關,格局大,《台灣女俠白小蘭》、《古國之神——祭特洛伊》都是。殘酷劇場暴力美學《群蝶》,寫實震撼;「浮浪貢開花」系列節目貼近庶民生活層面,這些演出格局並不小,王榮裕覺得這些都是他人生中的流行文化,「我臺客,我驕傲」。他希望未來依然維持不拘形式的演出,哪怕只有一二位演員、小場地,也能做出很好的創作。

 

米君儒詢問王榮裕三十年來的創作最歡哪一齣節目?每一齣創作都喜歡,每一齣都是代表作,即將上檔的《西來庵》更是,「自己的孩子好可愛,怎麼這麼棒!就是充滿這種熱切的期待。」王榮裕透露,接下來的作品《記憶島》,來自臺灣作家蕭麗紅長篇小說《白水湖春夢》啟發靈感——三代人、三個家庭的故事。

側記作者|張震洲、攝影|趙紹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