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7/26
《聽說黎導退社了:我與一頂複雜腦袋戴過的帽子》黎煥雄X汪俊彥
少年總是煩惱的。70年代末,一個高中生躺在校園草皮上一動也不動,感覺到世界如此巨大,而他是渺小的,如果有什麼可言說,少年想到的金句都會和EMO有關,因此少年黎煥雄遁身於閱讀、電影和音樂之中,揀一個字、一格畫面,或僅是一顆音符,慢慢充填空洞;進入大學時期,和當時的同儕在淡水河左岸煨煮著體制外的獨門美饌,有些人讚不絕口,也有些人食之無味,但黎煥雄始終沒有離開劇場。
從1980年代至今,創作現代劇場編導27部、音樂劇及新媒體音樂劇場編導10部,以及歌劇及音樂劇場15部。直到今天,黎煥雄的腦袋,持續高速運轉,在和臺大副教授兼藝評人汪俊彥對談的過程裡,我們仍會發現,他熠熤的涵養,以及未被時間風乾的焦慮與惆悵,仍舊清晰可見。
少年與火炬
當時黎煥雄還活在戒嚴尾聲,現實生活中沒有什麼真的驚天動地,但困惑是每日每夜都在面對的狀態,70年代黎煥雄看自己是「奇怪的少年」,文藝少年的長成情非得已,在不小心睡掉了的時間之外,為自己的宇宙創世紀,像是閱讀硬核到要命的T.S.艾略特《荒原》、馬奎茲《百年孤寂》和卡夫卡《城堡》。
臺大副教授兼藝評人汪俊彥認為長大後的「M」始終看著那個在草皮上沉睡當中的「M」,這和黎煥雄劇場作品中至少包含兩個以上的時空設定有所呼應,以及汪俊彥認為在重新認識戒嚴期間的臺灣,仍可以發現許多破洞和縫隙,在往往提及的恐怖壓制外,如少年黎煥雄確實在那時就像「黑羊」或「怪咖」,無意間找到了新竹中學莫名其妙存在的破口(有時他會偷溜進清華大學看電影),讓他以異質的方式,讓自體宇宙裡的作物,慢慢發芽抽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