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嘴劇團:在計程車道上,一起賓賓邦邦看戲!
閉嘴劇團此次的作品《賓邦夜總會之計程者們賓賓邦邦》挑戰在北藝中心的計程車道上演出。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一角,一座兩層樓高的雙盤迴旋車道蜿蜒降落進城市地表。
一旁,有兩個人久久徘徊,從各種角度打量這個臺北藝穗節首度開放的表演場地。劇場人的直覺讓他們興奮,立刻有畫面在眼前浮現:兩條並排的車道,一條當舞臺、一條作為觀眾席,高低錯落間,自帶魔幻的戲劇效果──但劇場人的常識也提醒他們:「8月的臺北戶悶熱多雨、緊鄰馬路上嘈雜的車潮,而且戶外難以控管的四散人流⋯⋯」
想到種種困難便打消了念頭,轉身各自走遠後,他們還是忍不住打給彼此。
「真的不行?搞不好可以啊!」
「你敢我就敢啊!」
「那就是這裡了吧!」
「好!」
最瘋狂的一次挑戰
當導演李佳縈跟編劇廖進宏場勘完回來,興奮地告訴閉嘴劇團團長陳邦妮,今年臺北藝穗節的舞臺就決定在北藝中心的計程車道時,「我快瘋掉了。」陳邦妮笑說。一方面同是劇場人,當然可以感受到夥伴們因為場地迸發出靈感火花的喜悅,但身為劇團的製作人,接下來就要面對這個舞臺帶來的諸多挑戰,並且想辦法克服。
這其實已經是「閉嘴劇團」第四次參加臺北藝穗節,卻是和以往最不一樣,且最瘋狂的一次。
「參加藝穗節最好玩、也最可貴的,就是能跳脫黑盒子框架,將戲劇創作和各種有趣的場地結合。」李佳縈說,劇團去年臺北藝穗節作品《不笑會死!》,首度嘗試挑戰非典型場地,在新北投車站的火車車廂中上演,獲得廣大迴響。
有了去年的經驗,團隊更進一步迷上了非典型空間的可能性,今年他們不只挑戰在全戶外空間演出,也翻轉了原本先發想劇本再找場地的創作邏輯,而是嘗試從場地的特性創作出相呼應的劇本。
《不笑會死!》為閉嘴劇團首次挑戰非典型場地,
於新北投車站的火車車廂中演出。
因應場地特性長出的劇本
李佳縈一直想以臺灣職人作為創作主題,因此當她看見「計程車招呼站」出現在臺北藝穗節的表演場地名單時,一齣以計程車司機為主角,歌廳秀為背景的故事,立即在她的腦海中萌生而出。
歌廳秀的設定,意味著表演形式要有大量的臨場互動,這不僅考驗演員,也與常規的線型編導流程不同。廖進宏解釋,不像以往閉嘴劇團習慣的「先編劇、再排演」的模式,這次的劇本是在參與演員訓練的過程中,根據演員個人特色逐步發展出來,「我和導演佳縈花最多時間在討論的,其實是演員的特色,他們各自的『武器』是什麼?」
為讓演員熟悉非黑盒子空間的表演形式,團隊在製作前期安排演員進行表演訓練,例如:練習在戶外場地把身體打得更開、聲音傳得更遠,並依循可能的故事線即興和觀眾互動。廖進宏先大致羅列出整場歌廳秀中的開場、串場、短劇、歌舞、互動等結構橋段,再與李佳縈根據演員訓練過程中的反饋、產生的火花收攏成劇本,並在排練期間即時修正,讓臺詞能更加貼近每位演員的原本性格。
一切聽起來已經非常「搞工」?不只如此,為了更貼近秀場文化,滿足陣容上的新鮮感,團隊還透過社群公開招募開演嘉賓,讓每場次的演出都能有不同的驚喜。甚至為了不辜負這難得的演出舞臺,劇團真的借來了一輛貨真價實的計程車⋯⋯。
劇團一直想以臺灣職人作為創作主題,
《賓邦夜總會之計程者們賓賓邦邦》即以計程車司機為主角。
長大的路上,務實又浪漫
不過,為什麼閉嘴劇團要「自找」這麼多挑戰?此次的作品《賓邦夜總會之計程者們賓賓邦邦》劇情簡介其中一段寫著:這是一群租不起場地的人,好不容易抓住臺北藝穗節免費舞臺的表演機會──對於閉嘴劇團而言,其實也不失為一路走來的寫照。
2018年,陳邦妮為了參加臺北藝穗節而號召身旁的同學組了閉嘴劇團,她回憶最初的熱血:「我、佳縈,以及其他創團成員都是文化大學國劇系的同學,大多是南部上來臺北念書的孩子,大家那時對臺北都有個嚮往:我們要參加藝穗節!我們要做戲!」
臺北藝穗節提供了免費的舞臺,吸引這群國劇系的大一新生成立劇團,一人掏出500元當製作費,在臺北藝穗節創作出第一齣戲。此後,即使大家畢了業、出了社會,他們還是年年參與臺北藝穗節、推出新作,臺下也漸漸出現親友之外的粉絲觀眾,讓劇團的製作費用可以打平,甚至有盈餘支撐來年的製作費。
陳邦妮對於劇團未來的期望,務實也浪漫,她說:「我想證明劇場不是只能靠團員燃燒熱情來運作,我很堅持做事情不能免費,即使還無法給予業界的價格,但一定會將費用給大家,希望未來逐步朝職業劇團的形式穩定運作。」
對他們來說,做劇團一直是又挑戰又好玩的一件事。而團隊也期許觀眾進場看《賓邦夜總會之計程者們賓賓邦邦》時,儘管放輕鬆、享受這份娛樂,最好還可以喝著閉嘴劇團「藝文贊助票」附贈的啤酒沉浸在戲劇裡,忘記自己根本置身在計程車道上,「就像這齣劇名一樣,笑得東倒西歪,『賓賓邦邦』。」李佳縈笑說。
閉嘴劇團創立至今六年,參與過四屆藝穗節,創作出五齣作品,跟著臺北藝穗節一起長大,不僅一同打開越來越多非典型舞臺場域,也持續打開人們對表演藝術的想像。李佳縈說,當初場勘計程車道時,心中其實還有另一種更抽象的浮想:「螺旋的內層跟外層,有點像是我們(表演者)跟觀眾之間的關係──緊密環繞,一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