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帕索里尼出生地波隆納政府當局欲為帕索里尼建立博物館,他的家人將妥善保存的百萬件手稿、電影場景、道具、服裝等一一整理出來,而這次來臺的《親愛的帕索里尼》(Embodying Pasolini),就是帕索里尼電影中出現過最具影響力的近三十件服裝擔綱演出,由法國知名時尚策展人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與演員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在舞臺上重新賦予它們靈魂。楊元鈴表示,此演出節目希望透過服裝「體(再)現」一位電影創作者,或是藝術創作者創作當下的精神。
《親愛的帕索里尼》演出中,沒有任何情節對白,服裝與道具分開,演員被導演賦予某種姿態互動,這有何意義?楊元鈴覺得,意義不只是建立在服裝召喚本身,召喚出來的是什麼?企圖召喚什麼?那裡面就有非常多重元素讓我們思考。首先是創作本身,奧利維耶.薩亞不只是導演,還是一位時尚歷史研究者,他用什麼觀點挖掘,甚至像考古學看待這些服裝,如何透過劇場化,被召喚的服裝再現在舞臺上?觀眾怎麼進入到表演脈絡裡?Embody,就是ing的狀態。意義是來自於我們賦予它意義,你賦予它的意義可能在於很喜歡帕索里尼電影的詩,讀詩的感受;你很喜歡他的電影,或即使你跟他的詩和電影都不熟,但是你對於所談到的神話跟劇場有興趣,或是《伊底帕斯王》、《坎特伯雷故事》這些文學脈絡很有感受。觀眾千百種,我們有千百種感知方式,帕索里尼電影特色是什麼?就算你沒看過他的電影,你看的表演成不成立?「對我來講還是成立的,你有你的感知,跟你這個人從這一輩子到此刻累積所有美學和體驗自然會交換出東西,那個才是最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