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澔哲 x 大海文創堂:不同身分轉換間,更盡興好玩
藝穗節的精神之一在於打破表演藝術的框架,並在不同身分的轉換間,創造更多有趣的可能性。圖為賴澔哲團隊的《我想要一個哥哥》,演員賴澔哲首次挑戰導演身分。(攝影╱黃煌智)
自由、多元、跨域是臺北藝穗節的精神之一,無論你是素人或藝術家,學生或老師,只要有創作表演的想法,都可以在這座舞臺上盡情展現。
在這次藝穗節表演中,演員賴澔哲聯手護理師姊姊賴安妮組成「賴澔哲」團隊,帶來《我想要一個哥哥》劇場演出;「大海文創堂」團長彭丞佑擁有多年踢踏舞表演創作經驗,此次由其愛徒王力首次獨挑大梁,編導《一日三醒 三省吾身》舞作,具有傳承意味。在姊弟、師徒、演員 / 舞者、導演 / 製作人不同身分的轉換中,碰撞出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火花,以及關係美學?
大海文創堂在2024臺北藝穗節推出《一日三醒 三省吾身》舞作,由原是舞者的王力首次擔任編導製作人。
當演員 / 舞者比較幸福?
戲劇系科班出身的賴澔哲,一直試圖開創表演形式更多可能性,近年來不僅投入現代舞成為舞者,也嘗試當導演。而他的夢幻名單就是把姊姊和媽媽拉上舞臺演出,時不時詢問邀約。某次在姊姊生日聚會,大家酒酣耳熱之際,賴安妮脫口說出:「我想重返舞臺,發光發熱!」
話一出口,賴澔哲便開始安排讓姊姊「重返舞臺」,幫她導一齣戲——至於所謂的「重返」,則要追溯至賴安妮小學三年級,她作為舞蹈班成員登臺演出。首次當導演,又要協助素人姐姐進入演員狀態,對於賴澔哲無疑是一次大挑戰,既要克服技術問題,也要與劇組人員溝通,讓他有感從演員跨界成為導演的不易:「才發現當演員時好幸福,只要專注在執行過程就可以了。」
賴安妮原為護理師,為圓演員夢將原工作改為兼職,接受表演訓練。(攝影╱黃煌智)
小學三年級的年紀,曾是休止符,但對於大海文創堂舞者的王力來說,卻是成為踢踏舞者之路的序曲。
在彭丞佑的眼中,自小就跟他學舞的王力是位舞蹈神童,隨時能即興跳舞創作,並且樂在其中。雖然王力就讀大學時一度中斷跳舞,卻也在這段過程中更確信自己對於舞蹈的熱愛,如今他又走回表演之路,邊就讀臺灣藝術大學研究所,邊繼續與彭丞佑一同創作表演。
去年藝穗節大海文創堂初試啼聲,推出結合踢踏舞、電子樂、影像表演的《以節奏為名》,由彭丞佑統籌製作,王力擔任舞者,獲得熱烈好評,並於今年展開全臺巡迴演出。隨著王力技術逐漸成熟,彭丞佑覺得是時候讓王力嘗試創作成為製作人,將今年藝穗節製作權交至王力手中,「藉由節目的製作,讓他知道一齣好的表演不只是享受跳舞,還有許多眉角在裡頭——不然以前都是我幫他處理到好,有時甚至將踢踏舞鞋忘記在後臺,還得我幫他收。」彭丞佑笑著抱怨,身為學生的王力不好意思,兩人的關係是師生卻又更像朋友。
成為製作人之後,王力最感困難的環節,並非技術問題,而是行政細節,例如舞臺動線、尺寸測量、場地勘查等,讓從前只要單純跳舞的王力,更深刻了解表演製作的複雜性與困難度,因此對於賴澔哲「當演員好幸福」的感受,他也深表認同。
大海文創堂在2023年臺北藝穗節推出《以節奏為名》演出,結合踢踏舞、電子樂、影像表演。
撞過牆就會了
相較於王力苦惱行政細節,為了這次演出,而把護理師工作改為兼職的賴安妮,碰上的困難更多些:卡詞、不知道怎麼面對觀眾、睡覺的時間不夠⋯⋯但每次排練她都樂在其中,彷彿重拾學生身分。
這也是賴安妮第一次看到總是很chill的弟弟,工作時專業且嚴肅的一面,是平日多以社群軟體聯絡如同「網友」的他們,難得可以面對面真誠溝通的機會。「賴澔哲每次都說會尊重我的意見,有任何想法可以提出來。但如果我提了,他就會拿出導演的架勢反問:『妳為什麼要反駁我?』」賴安妮不諱言地笑說,讓一旁的賴澔哲心虛了一下,顯見姊弟倆的好感情。
「其實我也在跟自己拉扯。」首次當導演,賴澔哲也在學習如何完整表達自己想法,和演員有效溝通,「演員在臺上舒服自在地表演,底下觀眾才能看得舒服,我不能當一個『假開放』的導演。」他反省地說。
在製作《我想要一個哥哥》的過程中,賴澔哲(圖右)與賴安妮(圖左)都在姐弟、演員與導演的身分轉換間重新學習。(攝影╱黃煌智)
在身分轉換後,要如何扮演好不同角色的問題,彭丞佑也經歷過。他是一位做事細膩的創作者,連海報印刷用紙都會讓他糾結許久。但隨著年紀漸大,他也有感年輕人的創意有時會迸發出更有趣的火花,讓他開始學會放手,「要讓他們試著撞牆,撞過了就會了。」
例如兩人合作的一齣舞作《瘋狂搖擺》,其中一個段落與段落間原本有空隙,但王力拋出一個出乎彭丞佑意料的即興橋段,反而成了整齣表演的亮點,「我們演出大多是即興,我丟出一個想法,老師接收到後開始跳舞回應,我在後面copy,銜接地很順暢,現場氣氛很熱烈。」王力說。
踢踏舞強調即興,王力在即興創作的能力上常讓老師彭丞佑耳目一新。
把挑戰變好玩
賴澔哲與賴安妮並沒有哥哥,此次表演創作的劇碼《我想要一個哥哥》,就以這個不存在的家庭成員,以及姊弟倆都想把對方換成哥哥的念頭,作為故事的出發點。
賴安妮想把弟弟換成哥哥,因為每當家裡遇到問題時,都由身為姊姊的她出面處理,好處卻是弟弟優先,只因他是唯一的兒子,「爸爸離世的時候我開玩笑地問媽媽說:『我們家在外面有沒有別的哥哥或姊姊?妳可以帶回來沒關係噢。』」而賴澔哲想要哥哥的原因,則隨著心境成長有所不同,小時候是講氣話想把姊姊換哥哥,長大後則是希望有人分能擔姊姊的辛勞。
對於不存在哥哥的想像成了兩人的交集,也開展互相理解與對話的過程。但他們想呈現的並非僅是自己的家族故事,而是更普世地去看手足相處樣態,「希望大家看了我們這對都市原住民姊弟的演出後,可以激起一些思考,在沒辦法調整家庭成員的情境下,如何跟自己的手足相處?你可以選擇切割、好好相處或維持現狀,這都是你的選擇。」賴澔哲說。
《我想要一個哥哥》以一個不存在的家庭成員,開展手足間的對話與相互理解。(攝影╱黃煌智)
而大海文創堂的《一日三醒 三省吾身》則以一日時間為題,融合踢踏舞、街舞、戲劇等元素,由包括王力在內的三位舞者,以舞蹈訴說一天內各自不同的生活情境。在籌備過程中,王力也面臨各種挑戰,例如團隊首選表演場地為紀州庵文學森林的古蹟大廣間,在保護古蹟的限制下,面臨無法把踢踏舞板放上榻榻米、也不能穿鞋跳舞的挑戰。在多次技術協調會議後,才終於達成在做好足夠防護的前提下,獲准擺上踢踏舞板的協議,舞者在上臺與下板的過程中,仍須不斷穿脫踢踏舞鞋,相當考驗節奏的銜接性以及舞者反應。
但王力也沒因此想要降低表演難度,編舞時甚至把浩室(House,一種即興、強調互動性的舞風)舞步融入踢踏,讓三個舞者都得拚盡全力、挑戰極限,這讓在一旁擔任指導的彭丞佑看得很開心:「我很希望年輕人能盡情去玩,嘗試各種創作的可能性。」
《一日三醒 三省吾身》融合踢踏舞、街舞、戲劇等元素,突破觀眾對於踢踏舞的想像。
表演場地的選擇對於賴澔哲也有很大的意義,《我想要一個哥哥》將在牯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演出,這也是賴澔哲成為演員後首場售票演出的場地,「我希望復刻我在臺上獲得的感動,讓初登場的姊姊也能感受到,成為我們之間有意義的連結。」
無論是姊弟或師徒,演員與導演或是製作人與舞者,在不同身分的轉換間,除了更加拓展創作的可能性,也將彼此對於表演的渴望與熱情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