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從平行到交集,從影展到現在:蒂妲史雲頓、帕索里尼與台灣──聞天祥

臺北藝術節
北藝人物
帕索里尼系列講座

特別的年代,特別的金馬影展,孕育出臺灣知名影評人暨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2009年受國際知名導演侯孝賢延攬至今已有十五年。在串流崛起的現代,金馬影展仍舊擁有強大號召力,促使人們翻開備忘、排開時間,參與一年一度的大型影迷同樂會,聞天祥笑言每逢金馬影展,他都會刻意到影廳現場「驗收」觀眾掌聲,「那是一種儀式性的樂趣」;聞天祥是為一代文青心中最具代表性的「迷影」,這回他聊起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以及他如何在80年代末期,因一張學長贈送的金馬影展電影票,和金馬結下不解之緣,也從此開啟了他如同大螢幕一樣炫目的電影人生。

搖搖晃晃,通往螢幕裡的世界

1987年聞天祥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零用錢,一口氣買了金馬影展的四十多張票,當時他初次邂逅侯麥、塔可夫斯基、安哲羅普洛斯、庫斯杜力卡以及賈曼,其中和賈曼的相遇,來得那麼巧妙,「幸好我看的賈曼的第一部電影是《浮世繪》,當時自己還比較年輕,至少《浮世繪》的敘事是比較清楚的,是彼時的17歲少年還能至少理解的。」;《浮世繪》講述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的生平,但賈曼不以尋常傳記電影處理,「電影中如果鏡頭不動,我差點以為這是一幅畫作,但當鏡頭動起來後,我才發覺這竟然是電影場景。」

 

賈曼在《浮世繪》中選用的演員可說是一時之選,其中也包括第一次在大螢幕正式參與演出的蒂妲史雲頓,他並非戲份最多,但在三角關係中有著關鍵性的存在必要,史雲頓「聖母之死」的詮釋,為全片交融導演對於政治和宗教的批判,性愛與暴力的嘲諷達至極致。《浮世繪》之後,聞天祥大量地收齊賈曼的DVD,「如果當年我看的第一部片是《英倫末路》,我恐怕就不會這麼篤定自己會愛上賈曼。」

 

《英倫末路》在聞天祥的眼中,更像是被擺放在當代藝術館或美術館的錄像作品,史雲頓詮釋一個從日常生活中從正常到因摯愛被殘殺而崩毀的新娘,無法承受的他,在電影中瘋狂,對著禮服宣洩,咬爛、撕毀成片片碎碎,在火堆旁飛轉,試圖擺脫命運之手的操弄,但輓歌仍舊響起。如此的表演呈現,令聞天祥聯想起《輓歌》的羅曼菲,「那麼瘦長的身軀在不停旋轉,就像一個人體的龍捲風,同時又讓人感受到意識和身體力量的龐大。確實這是一部較為難懂的電影,但它同時也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情書,亦是遺書中獻聲又顯影

《英倫末路》完成後不久,賈曼被診斷出愛滋病,但他的創造力絲毫未損,反而更顯活躍,他將時間放在寫作、畫畫,以及在這段時期他拍攝出《花園》,一部類家庭紀錄片的作品,既親密又狂亂,也是聞天祥私心非常喜愛的作品,史雲頓彷彿本色演出一般地採蘑菇、拔雞毛過著小日子,史雲頓在電影中演繹聖母的一角,控訴媒體侵犯他人隱私之亂象,有多聖潔,觀看數字就有多爆炸,像烏茲衝鋒槍的攝影機在80年代後期成為影像資訊氾濫的武器,直到今天,觀影者仍舊無法從其荒謬和扭曲力道中平復過來。

 

賈曼的憤怒時常是溢出影像的,聞天祥認為直到《花園》,他似乎才轉而「慈眉善目」,電影最後的世界大同一樣的溫馨收尾,聞天祥感覺那彷彿是一封遺書,但當時他不敢這樣多做揣想;但所有熱愛賈曼的觀眾,大抵不會否認,《藍》這部片充滿著離別的氣息,「《藍》這部片從頭藍到尾,充斥畫面的藍色,充斥著聲音和文字,就像是一場沉浸式電影,導演邀請觀眾進入到他的私密世界裡去。史雲頓雖然沒有露面,但觀眾還是可以聽見他的聲音,史雲頓就像是賈曼電影裡面的最後一顆恆星。」

 

賈曼和史雲頓兩人共合作八部電影,直到賈曼於1994年去世。聞天祥說明「《愛德華二世》是賈曼送給史雲頓最後的禮物,蒂妲史雲頓飾演愛德華之妻、從法國遠嫁過來的伊莎貝拉。失歡的深宮怨婦,因愛生恨,最後與大臣通姦合謀,殺夫奪權但該是傳統的反派角色,史雲頓沒有聲嘶力竭,淡漠的演出,表現出屈辱與憤怒,更顯內斂深刻。1991年威尼斯影展,9位評審「無異議」頒給她當屆最佳女演員。」

屬於賈曼和人群的恆星

觀眾認識蒂妲史雲頓,大概都是從《美麗佳人歐蘭朵》開始,從此之後,影迷再聊起史雲頓,每個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都不太一樣,可能是古一大師,天使長加百列,或是白女巫。這回在《親愛的帕索里尼》中,史雲頓演繹帕索里尼電影中的近三十套戲服,這些戲服全數由達尼羅多納蒂(Danilo Donati)所設計,聞天祥提及自己是個完全不懂時尚的人,但在看早期義大利電影時,能多多少少認出是多納蒂設計的戲服,鮮明的設計風格,使人過目難忘。

 

聞天祥最後大歎緣分真的非常奇妙,常人難以預料,「兩個世代差異如此大的藝術家,竟然會有交集的那一天。畢竟帕索里尼在1975年就以驚世駭俗的方式離開人間,十年後(1985)蒂妲史雲頓才要踏入影壇。」而《親愛的帕索里尼》亞洲首演就在臺北,也讓蒂妲史雲頓和所有觀眾,亦驚喜緣份安排如此美好的相遇。

側記作者|pupulin、攝影|眼福映像 周廷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