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落地前六釐米》——看我們那些決定生命方向的瞬間,好笑到荒謬

戲劇
馬戲
當代馬戲

文/陳昱君

 

表演藝術的魅力在於裡頭暗藏著所有對人生/生命的隱喻。

表演者,透過在舞台上的動作,來表現他們的態度,而觀眾透過觀賞與表演者互動的物件、對象,甚至衣著、聲響,來解讀出一連串專屬於自己的收穫,把藝術在現場表演中所提供的心靈悸動收進眼底、珍藏內心——而《落地前六釐米》或許可以說,也是一個關於生命的故事,尤其,藉由馬戲、運動、舞蹈、戲劇等不同元素的撞擊,更可期待譜出一段全齡共賞、收穫滿滿的精彩演出。

但他不要沈重,「我最想凸顯(生命裡)那個好笑跟荒謬的東西。」身為概念發起者,同時也是本次導演的洪唯堯這樣說。

 

想往上飛,會先有一千次的墜落

「原本創作的起點是想要談『飛』,我想找到那個向上的力量。」不過在一次和特技表演者朋友聊天時,對方提到「在做一些空中動作的時候,落地前的最後的六釐米,就是你最後調整的機會。那六釐米之中,如果你調整不好,可能就會摔倒,調整好,就可以完美落地。」聽完之後,洪唯堯對這個「最後決定的瞬間」產生了興趣,甚至可以說是迷戀,「我想要去放慢那個瞬間,放大那個動作被完成前的瞬間。」而且讓它重複一千次也不為過。

講到馬戲,洪唯堯自有主張,他馬上聯想到的,是現代最大宗觀眾熟悉,且再日常不過的「迷因」。

 

荒誕卻討人喜歡、引人發笑——你懂的「迷因」

英國一位專擅意識與心理的專欄作家Susan Blackmore,曾出過一本書關於「迷因」研究與推論的書,她透過「迷因的傳播無可遏止,我們都被迷因控制了!」這樣聳動嚇人的基礎想法開始,隨後,馬上提出了活潑的見解:既然人類被它控制了,那麼透過迷因看世界,也會讓我們對人類與世界的一切,恍然大悟。

洪唯堯對於這點怎麼想呢?他沒有說。他之所以想到的迷因,是因為看見了馬戲與迷因的共通點。

戲劇科班出身,卻常年往外跨出去,和其他領域合作,更在商業型沈浸式演出這一塊有極多的經驗,洪唯堯一直不是嚴肅型的創作者,作品十之有九都帶著一股又野又瘋的陽性力量,那對他來說,或許就是某種野在根基裡的,屬於人類的活性。人在運動中,無論是飛是跌,都是屬於這種活性。這種「活」,不只在表演者的自我訓練裡看得見,尤其在挑戰身體極限的活動裡,都可以見到:重複操演,更動一點細節,再重複操演,直到最終的某種完美。這個重複性,就是洪唯堯眼中的、迷人的迷因。

「短影音、迷因,都跟時下觀眾最熟悉的東西,幾乎就是充斥著每一天。我想透過它來跟觀眾溝通。」他說,「我也會看,很多。把球壓爆、液壓機、或動用大資本在高空砸下一堆球,把人吊著往上飛看可以到哪裡⋯⋯到處看得到那種很廢、很沒有理由,但卻一直在前進的東西。我自己也覺得有趣。很絢爛、很運動,又可以感覺到潛藏一股力量感的東西。迷因跟馬戲,是很像的。」

 

失敗神話裡的美麗,更值得記憶

然而迷因很多數時候,都是網路平台創作者,在企圖創作出某個目標成品前,所有失敗的碎片與過程。

是的。我們又再次被各種「跌落的」、「失敗的」、「毫無道理的」生命廢渣所吸引了。這裡頭一定有什麼超然於現實的魔力吧?

 

劇場裡的全人

《落地前六釐米》裡頭一共有五位表演者,包含舞者、馬戲演員、戲曲與運動專業者,怎麼讓他們在融合中能表現自己的專業?洪唯堯並沒有從這樣狹隘的方式去看待,他或許是更加順其自然的,「我們就是一起玩。」因為,屬於這些表演者的各種養成歷史,早已印刻在他們的自然反應裡。

不肯爆雷作品更多的洪唯堯,只笑笑且粗淺地提到,跟合作的五位演員會一起玩出「走繩」的各式花招,他想反覆呈現「一端很極地在完成,一端很極地在干擾」這樣的過程。

我們或許不能像尼采所期望的當「超人」,但可以當全人;現在流行說「不用過度陽光,要反過來擁抱自己的黑暗」,洪唯堯的眼光鎖定的,大概不是二分正反、不是東也不是西,而是在那中間、反覆移動時,摩擦中,所飄散出的碎屑。

 

「好啦,再多講一個。台上還會有網球機。」

「為什麼?」

「因為,它就是那些硬生生打過來但你閃不了的東西啊。」

至於怎麼去應對那個與球接觸的最後六釐米?就在演出裡。

 

【了解更多】

2024馬戲節—洪唯堯《落地前六釐米》

時間:2024/12/28-12/29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球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