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新作探索:讓亞當計劃成為表演藝術圈的活水

亞當計畫
側記
新作探索

本屆亞當計畫以「舞動時態」為策畫概念,除了公開講座、駐地分享、演出外,更透過呈現新計劃發展過程為核心的「新作探索」單元,將藝術家的思緒透過互動給予彼此創作能量,讓亞當計劃成為表演藝術圈的活水。

以科技感形式包裝街舞文化底蘊

位於澳洲墨爾本的塊動舞團 CHUNKY MOVE 於本次亞當計劃年會新作探索演出《 U>N>I>T>E>D 》,是藝術總監安東尼.漢密爾頓(Antony Hamilton)在「推測未來」表演系列中的新作品,預計將於 2025 年初於墨爾本首演。《 U>N>I>T>E>D 》欲探討「機器神秘主義」,並延續塊動舞團對於「符號學」之於世界關聯的創作脈絡,透過舞者肢體與機械裝置的結合, Antony 認為編舞是視覺化節奏與韻律,是超越語言藩籬的存在,而機械裝置是如同戲服般的象徵,能賦予觀眾想像。

 

《 U>N>I>T>E>D 》中舞者穿戴機械裝置,現場也有參與者回饋「視覺上看來像是雞翅」,以前後連接、相互牽制的方式達到如脊椎般的效果,除吸睛外同時也融入賽博龐克(Cyberpunk)的語彙。然而若是單純拆解舞者的肢體動作,便能看出其編舞中的街舞文化底蘊,以及受 Techno 、 Rave 文化影響的脈絡,,是流通於血液之中的古老基因,像是DNA 般跨越時空限制。

 

年會現場參與者提問,舞者是否會因為長時間穿戴機械裝置而有幻肢症?藝術總監安東尼也回應,他認為實際上他們穿著機械練習的時間並未足夠長到會產生幻覺的程度,「我認為會深植在腦海中的記憶是每日的開車路徑,或是家裡的平面配置。」但舞者們確實會因為與機械裝置互動而產生的回饋,因而有了不同以往的身體記憶,兩名來自舞團的舞者也於現場示範他們獨特的數拍系統。與其說塊動舞團試圖透過舞作討論科技本身,倒不如說是「科技所代表的一切」,才讓安東尼更有興趣,如果加上機械裝置這個限制,是否會讓編舞技巧與舞者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呢?這也是他想要探究的。

2024台北藝術節/借放_側記文章/2024亞當計畫/新作/20240830 亞當計畫-新作探索《U_N_I_T_E_D》@TPAC PHOTO by Grace Lin-16

連結與斷裂,推及身體極限

由來自澳洲雪梨的行為表演藝術家艾瑪.梅.吉布森(Emma Maye Gibson,又名 Betty Grumble)帶來的新作《焚燒野獸》( Bury The Beast ),以強烈的節奏重拍結合身體律動、朗誦詩歌,裸露卻不情色,如同一個說書人帶領你進入藝術家構築的世界觀之中,講述一位祖靈名為「 Baubo 」的故事。伴隨著 Betty 口中呢喃著「 Thank You Body 」,一次次將頭浸入水桶、弄濕頭髮後盡情甩動,以及將顏料恣意抹上臉,如同臺灣民俗傳統中的八家將「開臉」儀式,召喚「 Baubo 」到場。

2024台北藝術節/借放_側記文章/2024亞當計畫/新作/20240830 亞當計畫-新作探索《焚燒野獸》@TPAC PHOTO by Grace Lin-42

《搭橋》( Building a Bridge )由香港的鐵仕製作 TS Crew 與來自日本大阪的 contact Gonzo ,兩個致力於鑽研武術與特技的全男子肢體劇場及表演團體,於亞當年會現場分享最新共同創作的研發過程,以「搭橋」的動作為切入點,透過實際搭建一座竹編橋的形式,從各方面探討「橋樑」的語境與意義。他們將劇場的暖身搬上台,用一顆足球隨意開始,在踢傳拋接之間沒有任何規則,也沒有框架,只要使勁把身體全展開。他們笑稱,足球可以說是他們的共通點,對於團隊合作很有幫助。

2024台北藝術節/借放_側記文章/2024亞當計畫/新作/20240831亞當計劃_新作探索《搭橋》@TPAC PHOTO BY 古佳立_07687

鐵仕製作 TS Crew 創作融合極限武術、跑酷、巴西戰舞、功夫、馬戲等不同表演藝術,以戲曲武生與傳統獅藝為基礎,對於「功夫」、「氣」等超自然之力感興趣。本次的合作靈感便是來自於香港建築仍使用竹編鷹架的傳統技法,以自然材料創造不可思議的連結,如同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亦是透過各種可見與不可見的聯繫相互牽制。

 

contact Gonzo 過往作品多強調即興,在表演者的互動間往往讓人心驚膽顫,他們將身體推及極限,模糊暴力與信任之間的邊界,表演中充斥打鬥與武術。「雖然往往會受傷、或是疼痛,但那樣最好玩。」表演中的不可預期性正是其迷人之處,他們在舞台上搭橋,與觀眾一同目睹橋的崩塌,如何測量、創造、直至毀滅,「我們共享崩塌的瞬間,而這也是連結的一種。」

 

《黏著的手、縫合的山體》(Sticky Hands, Stitched Mountains)由藝術家松本奈奈子與林安琪合作展演,他們延續「2023亞當計劃-藝術家實驗室」駐地創作交流,今年於京都、臺北兩地展開田調。兩人分別以「大山深處」的神秘女性為連結,將不同文化中對於深山與女性的描繪與想像,透過山脈、跨越國界,而縫合在一起。

觀賞新作的過程中總是興奮的,彷彿滿足深藏的窺探慾那般,「比世界上的其他人都還要早看見」就已是一種禮物,透過演出後的交流與討論,觀者得以深刻感受到,作品與自身的距離很貼近,它是活的,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而演出者更透過演出新作,闡述作品理念的過程中,再次爬梳過往創作脈絡,無論是對於作品本身,或是對於其他創作者拋出橄欖枝的姿態,都是開放無畏的。

側記|張祐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