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0/25
如何打造兒童及青少年親近的劇場空間:一場臺德跨國對談
文|Brian Lai
本場討論聚焦如何設計兒童與青年劇場空間、發展經營策略和激發藝術啟蒙,以吸引年輕族群進入劇場。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王文儀主持,座談會邀請了德臺兩地展演空間的管理專家,包括禿鸛劇團(Theater Marabu)聯合藝術總監蒂娜·俞可(Tina Jücker)、園濱劇院—柏林少年國家劇院聯合總監克莉絲汀娜·舒兒茲(Christina Schulz)、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以及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討論如何透過空間設計實踐藝術教育。
Kindergarten的概念延伸:劇場的如何成為孩童的伊甸園
1837年,德國教育家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Friedrich Fröbel)於巴德布蘭肯堡(Bad Blankenburg)創辦首間以玩樂活動為導向的幼齡學園,為孩童提供友善的社交和遊戲環境。三年後,福祿貝爾將學園命名“Kindergarten”,意為「兒童花園」,從此Kindergarten這個德文單字,由德國萌芽,飄散全球,成為全世界孩童的伊甸園。
主持人王文儀首先提出,兒童劇場也能像 Kindergarten 一樣,成為孩子們樂於親近的藝術空間。座談會邀請的四位專家分享了臺灣與德國的展演空間管理經驗,探討如何為兒童及青少年打造一片「藝術花園」。
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的實踐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指出,北美館自1983年落成以來,逐步發展出適合兒童的藝術教育空間。2013年起,館方耗費一年,將地下樓層改建成約2000平方米的兒童教育區,包含展覽室、互動區、工作坊和中庭,致力於啟發孩童對美的敏銳度。
王俊傑補充道,家長有時對當代藝術表示質疑,認為兒童難以理解其內容,然而北美館認為藝術可以帶領兒童理解多樣化的世界,甚至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黑暗面。館方也呼籲社會重新思考,什麼樣的藝術最能以兒童角度出發,進而符合兒童需求。
衛武營:多元且開放的空間規劃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衛武營的空間設計靈感來自於場地盤根錯節,虛實互通的榕樹群,建築設計呈現出無障礙的開放性,使所有年齡層觀眾和演職人員均能自由進出各大演出空間。
衛武營的空間規劃並未專門為兒童打造,但包括哺集乳室、增高椅等設施,均便於親子使用。他特別指出,因應場館設計上採取開放、多功能的設計理念,衛武營於榕樹廣場特別設置公共鋼琴,進一步落實文化平權,讓音樂無障礙地融入大眾生活,實現了「空間不設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