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1/08
《怪誕有理,當代馬戲的挑戰》——周伶芝
文 朱曼寧
世人對於馬戲,大多有些既定印象,如流浪、馬戲棚、馴獸師及小丑,而當代馬戲的潮流並非如此。講座標題取為「怪誕有理」,因為當代馬戲抱有非常不聽話的精神。
馬戲表演中時常運用日常生活裡完全不會去做的動作,或是用不正常的方式使用道具或物件——「不正常」正是馬戲最想去追求的事。這也是馬戲的重要特質:透過在荒謬狀態裡,甚至令人感覺悲傷時,馬戲卻做了一件奇怪的事,使人從原本的情境跳脫,來到另一個極端情緒裡。「怪誕」精神可說是源自馬戲,思考人不再是人,但不似人的人或許最能表現這個世界的真實樣貌以及黑暗。
非人與非常人:馬戲的起源
馬戲歷史悠久,最早在人類發展表演藝術時,也就是在巫的儀式中,就可探得。巫師和薩滿在儀式中代表的正是非常人的狀態,因此在和眾神溝通的儀式裡,也會放入馬戲和雜技的身體,作為巫師舞蹈的一部分。
在古代埃及和希臘文明,巫的儀式中包含和動物共同工作,透過動物的神性,將人類超越日常的身體帶出,這種形式可視為馬戲的起源之一。到了古羅馬帝國,人與動物的競技成為彰顯帝國強大的象徵。競技場的雕飾刻畫有宇宙天體的運行,象徵著帝國的開端者,這些人類勇士能駕著馬車,率領兇猛野獸,在宇宙中進行對世界的詮釋。在宣揚威權與力量之餘,這種非常人的狀態也展現了對於「卓越」的追求。
中世紀馬戲:超越死亡的怪誕身體
到了中世紀,瘟疫使曾經繁榮的城市變成一座座的小城鎮,宏偉的競技場消失,當時最負盛名的流浪戲班就是馬戲表演者。此時,馬戲穿梭於不同城鎮,將一地的故事帶到下一個村莊,因此,觀眾不只期待看到身體技藝,也渴望從表演者那聽聞其他村莊的消息。中世紀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人們對於死後世界充滿了困惑與恐懼,卻又無法抵擋地對其進行想像。
而奇怪的馬戲身體,諸如穿越大環、穿越由數人創造出的圓圈的通道,讓人不禁聯想:成功跨越這些通道後,會抵達何處?馬戲的身體在當時提供了一種從生到死,再從死亡到超越的過程想像。一種奇幻的、拼裝的神怪想像誕生於這個過程中,因而在中世紀插畫中,可見馬戲表演者和想像出的怪物間,兩者身體的結合。
啟蒙時代,強光直射陰影中的奇觀
十七、十八世紀時,隨著啟蒙主義和理性興起,人類以己身智慧重新詮釋世界,城市裡興建了各式各樣的劇院,包含專演馬戲的戲院。劇院不僅是文明的象徵,也是當時的主流娛樂。同時,無仗可打的騎兵隊在此太平盛世發展了馬術劇場,和芭蕾舞者在圓形的劇場中進行馬術表演。從象徵宇宙循環的古羅馬競技場,到方便馬匹持續奔跑的圓形劇場,圓形空間始終在馬戲歷史扮演著重要角色,其所提供的持續動作的可能,被馬戲創作者視為核心,因人類是在「動」中持續且面對自己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