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到主要內容
網站導覽
加LINE好友拿優惠
返回首頁
點擊LOGO會返回首頁
關於我們
節目活動
平台計畫
場館服務
學習推廣
臺北藝穗節
臺北兒藝節
北藝會員
English
會員登入
中心日曆
全站搜尋
English
返回
關於北藝
資訊公開
最新消息
大事紀
支持北藝
組織成員
加入北藝
綠色北藝
節目總覽
活動總覽
關於臺北藝術節
關於臺北藝穗節
關於臺北兒童藝術節
亞當計畫
camping asia
臺德表藝論壇
青少年夏日瘋劇場
音樂劇人才培訓
場館介紹
樓層介紹
交通資訊
顧客服務
場地租用
體驗北藝
資源下載
無障礙服務
影音文章
玩家方案
FAQ
權益說明
全網站搜尋節目、活動、影音文章
:::
影音文章
評論
2024/12/22
甘苦的滋味:王記青草茶的世代堅守
美食
士林夜市
青草茶,臺灣傳統草本飲品,以其「苦中帶甘」的風味深入人心。炎炎夏日來一杯,苦中帶甘的滋味驅散身體的燥氣,既解暑又清熱;冷冽的冬日,進補時來一杯解膩,平衡重口味飲食帶來的負擔。無論是盛夏還是寒冬,青草茶都以其獨特的草本風味,經過時代歷練,成為臺灣人日常生活中的貼心陪伴;也正是這一杯甘苦交加的青草茶,道盡人間辛酸冷暖。
傍晚酉時,士林慈諴宮前燈火初上,廟口攤販雲集,覓食人潮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遊客擠在廟宇左右的石階上,捧著剛買到的美食,一口小吃,一邊討論待會還得排上哪家熱門美食,才算不虛此行。龍門旁燒金紙的香客穿梭其中,需小心避開坐下用餐的遊客,才能順利抵達金爐。在一旁將臭豆腐與臺式泡菜囫圇吞棗的我,此時迫切需要一杯冰涼的青草茶,來平衡口中的鹹香與滿腔的燥氣,也才對得起身為臺灣囝心中的飲料魂。
環顧四周,人手一杯手搖飲。
讓人不禁思索,在甜味主導現代飲品市場的今天,青草茶是否仍有立足之地,或只能淪為復古文創的拙劣玩物?本文實地走訪士林在地店家,以「喝」為媒介,帶您深入探討在士林夜市經營超過半世紀的老店的王記青草茶,在時代變遷下面對客群轉變與同業競爭的種種考驗。
苦盡是否甘來?『苦』的殊異與飲食哲學在地化
在臺灣,青草茶的苦味象徵了一種「以苦為補」的飲食哲學,強調自然調理與身體平衡的遠見。
青草茶是中國雲南的普洱茶變種,最初源自廣東、華南等地,以各式藥草熬煮而成,初入口時帶著濃烈的苦味,但隨著回甘,香甜在舌尖綻放,常作為高溫潮濕氣候下緩解燥熱的良方。其「百草」的命名,正因配方不拘一格,各地可用藥草眾多,展現出地方資源的靈活運用。老闆解釋道:「青草茶其實只是通稱,不管是用5種草,10種草,15種草,或是更多,都是通稱青草茶,所以會有每個店的材料不同的現象。」
臺灣的青草茶文化,如臺語中的「甘苦」,展現了苦與甜交融的人生智慧,蘊含苦中回甘的生活哲學,象徵包容與韌性的和諧。「先苦後甘」的道理在青草茶的滋味中得以體現,代表台灣人面對生活艱難的態度:在艱辛中領悟甘美,在挑戰中找到慰藉。
相比之下,中文語境中的「辛苦」更偏向對艱難的承受與克服,少有對甜美回報的期待。青草茶的「甘苦」之味,正凸顯了臺灣文化的獨特性:即使身處艱辛,也能感受到苦盡甘來的滿足感。在一碗青草茶中,融合的是草木的氣息,亦是生活的哲理。這種以簡單平和應對生活風浪的智慧,讓臺灣青草茶成為一種溫暖人心的存在,滋養的不僅是身體,更是靈魂深處的韌性與感動。
苦與甜的陰陽調和
王記店面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乾淨明亮。牆壁上除各家媒體褪色的報導,更貼滿充斥勤儉、忍耐等勸世標語的書法作品,一句句以「苦」為核心的黑白詩詞與青草茶相互呼應。
店內的飲料選項一目了然,門口高懸的白底綠字招牌在燈光映襯下格外醒目,大大寫著青草茶、枸杞茶、苦茶、紅茶、奶茶、綠茶、綠奶等經典飲品。而招牌下方新增的一排飲品中,「青草奶茶」格外引人注目。唇焦口燥的我,已止不住對涼爽的青草香與濃郁的乳香交融的無限遐想。
雖已是11月中下旬,短袖短褲的人群大有人在,彷彿夏日未曾遠去。這兩年的冬天總是來的特別晚,想來杯冰的解膩,也是情有可原。老闆熟練遞來在冰箱冰鎮好的大杯青草奶茶,沒有多餘包裝,連飲料封膜的冷笑話都不見蹤影。我遞出四枚十塊銅板成交,在手搖飲動輒7、80塊的臺北,身處夜市核心的王記,價格意外親民。
青草奶茶入口芳香帶涼韻,甜而不膩,清新草味與濃郁奶香互相制衡,竟和薄荷奶茶幾分神似,絲毫不嚐青草苦澀味。我納悶如何將苦味融入濃郁的奶香中,創造出新穎又令人驚喜的飲品的創意,老闆卻笑著說,「其實是我小時候好奇亂加,爸爸試了之後覺得好喝,沒想到成了現在的招牌」。
苦的經營之路:傳統與轉型的掙扎
青草茶的苦味是否與世代有關?對於王記青草茶的現任老闆來說,苦的意涵早已超越單純的味覺感受。「苦茶以前其實更苦,後來根據客人的反應,慢慢調整。」他坦言,如今青草茶在臺灣不似以往那般極端,而是苦與甘的精妙平衡。「其實最早也有其他商品,也有研發其他沒販售的品項,有一些可能是成本太高,或是製作時間,成本太高,最後先取消製作販售
王記青草茶的故事中,「苦」不僅是味道,更是一種經營的體驗。老闆提到,他的爺爺因為替朋友作保而傾家蕩產,不得不開始學習製作青草茶,以維生計。「我們是從零開始的,每天用心煮茶,賺的是辛苦錢。」多年來,這份堅持造就了王記的口碑,但也面臨來自市場的壓力。
「其實現在的裝潢不吸引人,我也在考慮是否改變,但還是要平衡傳統與商業的方向。」在訪談中,老闆透露了經營老店的兩難:是堅守老一輩的手藝,還是迎合年輕人的審美與需求?這一決定牽動的不僅是經濟利益,更是對文化傳承的責任。將時間軸拉長,若要在有生之年見證百年老店,老闆也不得不思考轉型的可能性。「煮茶時間不固定,有時後忙到很晚,凌晨還是要起來,有時候可以和上班族一樣睡晚點,但沒睡飽居多,健康還是很容易出問題。」
人情味,豈止甘與苦
一杯好的青草茶或苦茶,有什麼不可或缺的?「用心煮吧,和外面其他做生意的店家一樣,其實大家也都是用心在煮自己的食材,才能拿出好的商品」但把一間店面顧好,可不是只有把茶煮好如此簡單。同業的惡性競爭與網路匿名評價系統,更是現代經營的重大考驗。「臺灣流行跟風,之前業績較好的時候,士林多了好多模仿的青草茶店家,現在客群改變,倒了一片,其實市場管委會責無旁貸,像寧夏夜市,每隔好幾十公尺才會有同樣性質的店家出現。」
對於網路評價,老闆更顯無奈。由於歐美日韓觀光客驟增,初嚐青草茶苦澀味的國際遊客,紛紛留下負評;對於在地文化的包容性,似乎也按照「國際標準」辦理。青草茶承載著臺灣社會的世代變遷、飲食文化的融合與市場壓力下的堅持。如今面臨考驗,傳統價值何去何從,成為了老店堅守與轉型間的最大挑戰。當珍珠奶茶已在國外引起一股炫風,青草茶是否能走出國門成為新的臺灣驕傲,也許需要社會整體擁護,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穩腳步。
王記青草茶,以「苦」為起點,在傳統與創新之間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路。無論是熟悉的甘苦滋味,還是新穎的青草奶茶,每一口都蘊藏著店家數十年的努力與文化的積澱;同時,王記所面臨的經營考驗,也是所有傳統技藝、文化的共同難題,值得所有在乎這片土地的人,細細品味與珍視,為文化傳承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杯簡單又不簡單的青草飲,不僅解渴暖身,更凝聚了
臺
灣文化的深意,黝亮的茶面也映照出人們以豁達、樂觀直面困境的草根精神。當經過士林夜市,不妨停下腳步,來杯青草茶。在清涼的甘苦中,感受
臺
灣土地賦予的智慧,也向一段不平凡的老店歷史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