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名家觀點】能成為這樣一位歌者很幸運 亦是奢侈——徐佳瑩
創作歌手--徐佳瑩。(圖片提供/亞神音樂娛樂).jpg)
創作歌手--徐佳瑩。(圖片提供/亞神音樂娛樂)
採訪當天,徐佳瑩剛結束排練,緊接著便要展開一連串飛行行程,奔赴《變得有些奢侈的事》巡演各個城市。這場於2023年啟動的巡迴演唱會,因歌迷的熱烈迴響屢屢加場,預計將演出超過二十多場,「一開始根本沒有料到會一路加開下去!」她笑著說,「覺得滿開心也滿驚訝的,因為不是每個人生階段都可以這麼拼。」
距離上一場《是日救星巡迴演唱會旗艦返航版》已相隔五年,這幾年間,徐佳瑩的人生有了極大的轉變——從歌手,到組了自己的家庭。聊起此次巡演「奢侈」的主題發想,起點其實只是她和工作夥伴間一通輕描淡寫的電話。宣傳文案這樣寫著:「敢『要』很奢侈,能『給』更奢侈」。她輕聲補上一句,像是對自己,也像是對這一路走來的時光低語:「我愛我的分身乏術,但我也恨它。」
徐佳瑩於《變得有些奢侈的事》高雄場巡演現場,帶來多首歷年經典創作。(圖片提供_亞神音樂娛樂).jpg)
徐佳瑩於《變得有些奢侈的事》高雄場巡演現場,帶來多首歷年經典創作。(圖片提供_亞神音樂娛樂)
對現階段的徐佳瑩而言,最奢侈的事,不再是華服燈光下的掌聲,而是能夠專心,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為我同時也有家庭要兼顧,所以出來工作、站上舞台的時候,可以完全投入在音樂裡、演出裡,相較於以前,就奢侈很多。」
徐佳瑩開玩笑地說,生完小孩後恰巧又遇上長達三年的疫情,工作步調緩慢,一度有種「半退休」的心態。然而,她仍在迎來女兒的那年——2022年,推出了個人第六張創作專輯《給》,並憑此作品入圍第33屆與第34屆金曲獎共十項大獎,成為金曲史上入圍最多的專輯之一。工作與生活在這一年同步盛放,無疑是一場大豐收。於她而言,有所得未必意味著有所失,端看以何種心態面對這段旅程。因此,那些「變得有些奢侈的事」,其實就像坐在蹺蹺板上,「它不可能不出力就能夠維持在一個很平穩的狀態,總是會上上下下,需要你花點力氣去平衡。」
身份轉換削弱創作的稜角
2009年,徐佳瑩發行的《LaLa徐佳瑩首張創作專輯》,其中九首皆來自她在《超級星光大道》舞台上表演過的創作曲,「唱作精靈」的稱號由此而生,〈殘愛〉、〈香水〉、〈失落沙洲〉(前兩首收錄於第二張創作專輯《極限》),當年她站在星光舞台上,唱出一首首關於告別的呢喃。告別,成為她創作的母題——告別逝去的情感,告別離開的人。徐佳瑩認為,「人的失去」才是實質性的有感失去,而這樣的心情也延續至今日。
徐佳瑩時常擔心失去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錯過小孩成長的瞬間,也遺憾無法常伴父母身邊,「我是很有意識地在小心,不要失去這個事情。」如同專輯《給》裡頭的〈我想到你就再也不怕〉,正是她在某個夜裡思念家人時所作,僅是想到「失去的可能性」,就讓她眼淚潰堤,心痛難耐。
徐佳瑩以《給》專輯橫掃第33屆及第34屆金曲獎,共計入圍十項大獎,成為金曲獎史上入圍項目最多的專輯之一。(圖片提供_亞神音樂娛樂).jpg)
徐佳瑩以《給》專輯橫掃第33屆及第34屆金曲獎,共計入圍十項大獎,成為金曲獎史上入圍項目最多的專輯之一。(圖片提供_亞神音樂娛樂)
不過,徐佳瑩卻自嘲自己是「枯萎的精靈」,這幾年身份的轉變,直接影響了創作的心境,「就是在任何事的觀點上,比較不容易展現銳利的那一個面向。」像是《尋人啟事》中的〈高空彈跳〉,那種直視內心黑暗面的猖狂,自我懷疑、逃避,甚至是憤世忌俗等情緒,都是她過往創作中最常抒發的一面。
徐佳瑩無奈道,現在寫歌總會朝安慰的方向走去:「你是最棒的!每個人在媽媽眼裡都是寶貝!」但是失去稜角的創作,往往趨於單一,更容易令人感到平淡乏味。有趣的是,對於這樣的狀態,她倒也老神在在,深知必須打破,向外尋求刺激,但也不急於一時,「可能巡演告一個段落後,我會進入一個創作期,到時候勢必得走出去。」
歌唱者把自己放大 創作者將自我縮小
葛大為、陳君豪、艾怡良,皆是徐佳瑩這幾年重要的創作夥伴。早於第二張專輯《極限》中,葛大為就與她共同寫詞;陳君豪則憑藉《給》中迷幻色彩濃厚的〈以上皆非〉,奪得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還有很多合作的人,他們在創作、表演,甚至是他們的品味上,都是自成一格的創作歌手狀態,是我非常欣賞的。」
聊起眾多合作中,最讓她印象深刻的一首歌,徐佳瑩第一時間回應,是第五張專輯《心裡學》中由艾怡良作詞的〈言不由衷〉:「願你永遠安康/願你永遠懂得飛翔/願你真的愛一個人某個人那個人/而懂溫暖來自何方/我如此堅強/願我永遠善良⋯⋯」沒有艱澀華麗的辭藻,僅用簡單的文字,就拼湊出暖意盈盈的情感,尤其當中的「善良」二字最是令她觸動,「即使我遍體鱗傷,仍不願違背本意去傷害他人,我祝你安康,希望你可以飛翔。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內心狀態。」
徐佳瑩親手準備「蚌殼裝」送給艾怡良與HUSH,三人以童趣與默契為歌迷獻上一場「深海歌舞秀」。(圖片提供_亞神音樂娛樂).jpg)
徐佳瑩親手準備「蚌殼裝」送給艾怡良與HUSH,三人以童趣與默契為歌迷獻上一場「深海歌舞秀」。(圖片提供_亞神音樂娛樂)
話鋒一轉,徐佳瑩不改幽默本性,「每次唱還是會覺得,怎麼寫得出來?為什麼不是我寫的!」就像在《我是歌手》詮釋他人作品的心情,總羨慕那些美好歌詞出自他人之手。她大方展現內心的羨慕,其實是一種對創作的單純,「歌唱者需要把自己放大,創作者則是要把自己縮到很小。」徐佳瑩認為,創作時得將自我放至角落,專心觀察與感知,才有機會寫得出真正打動人心的作品。
面對惡意不再耿耿於懷
徐佳瑩以「天堂路」形容《我是歌手》的歷程,像在一片荊棘中匍匐前進,抵達終點那刻吶喊「我做到了!」再為自己戴上榮耀的冠冕作為獎賞。儘管當年在參加《超級星光大道》之後,曾誓言不再參加比賽,卻於2016年和2020年兩度登上《我是歌手》舞台,徐佳瑩泰然依舊,「就是順應時勢。」競技場即是修羅場,比賽等於傷害,輸了傷自尊,贏了也可能遭受攻擊,場外爭議讓節目話題性十足,花團錦簇才夠看,「它絕對不只是關乎音樂與表演的競技,我也是做好這層心理準備才決定要去的。」
一路走來,徐佳瑩常懷感恩,能成為這樣一位歌者很幸運,亦是奢侈。專輯一張接著一張,唱進小巨蛋,拿下金曲,辦遍巡迴,看似順風順水,其實磕磕絆絆也沒少。她仍記得最惡意的批評來自《超級星光大道》時期,「那種評論是純粹的攻擊,毫無理性。」不過,如今的她早已看淡,總記得陶子姐 (陶晶瑩)曾說過的一番話,「你要想像那些人打字時,可能坐在電腦前一手啃雞爪,一手敲鍵盤,然後打完字、啃完雞爪就去做別的事。」別人啃一支雞爪的時間,自己何必花一年耿耿於懷?


徐佳瑩於《變得有些奢侈的事》巡演上海場,聽見全場歌迷齊聲大合唱感動得紅了眼眶。(圖片提供_亞神音樂娛樂)
越簡單越靠近初心
〈雛形〉裡徐佳瑩寫道:「長久之計想在一起/我只想要你的初心」此刻的徐佳瑩,更期望自己保持那份初心,因為越純粹,越容易。想得太複雜,只會寸步難行。「要看清楚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知道自己的力氣要用在哪裡。」她語氣輕柔卻篤定,人到了某個年紀,終於明白光鮮與掌聲都不是目的,而是一種過場。真正能長久相伴的,是那些日常生活裡細微的滿足感,是做音樂時的靜定與熱情。
徐佳瑩說自己有時也會對創作失去耐性,覺得每一個押韻都太刻意,每一段旋律都太像過去,但她也開始練習允許。「不積極,也沒關係。」這句話聽來頗為反骨,其實是一種更深層的放下與信任。放下強求每件事都在掌控中,信任真正的連結,不會因沉默而斷裂,不會因緩慢而錯過。
如今的徐佳瑩,不再追求無所不能,而是練習適度鬆手。像她在巡演後台與工作夥伴開懷大笑的樣子,那是一位創作者在千錘百鍊後,依然保有柔軟的證明。創作從來不是關於掌控,而在於理解自己、理解愛、理解世界裡那些易碎而真實的東西。


徐佳瑩於巡演後台與工作夥伴合影,留住這趟音樂旅程中最珍貴的連結與默契時刻。(圖片提供/亞神音樂娛樂)
撰文/蔡若君
提供/臺北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