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製作《阿嬤的衣服 / 遺物計劃》|2022臺北藝穗節(青穗觀察:林翊婷)
▍演出節目:2022臺北藝穗節-格桑製作《阿嬤的衣服 / 遺物計劃》
▍演出時間:08.21(日)19:00
▍演出地點:上樓左轉
文 林翊婷(青穗觀察員)
兩名舞者時而共舞、時而獨舞,呈現出陪伴親人走最後一段路、面對親人離世的過程與情緒。
攝影|黃裕閔
在觀眾陸續入場時,兩名舞者輪流攙扶著另外一個人入座,撫摸著對方,也預示了兩人在後面的表演之中,將會不停切換兩者的身分、角色,時而以照顧者的姿態起舞、時而以被照顧者的狀態舞動。在後面的表演中,也的確能觀察到他們不停的互換身分,兩人輪流在一旁摺衣服、互相將倒下的對方扶起等。
舞台上沒有過多的道具,一開始只有中間的兩把椅子、左右的掛衣架和觀眾席前方的幻燈片機。幻燈片機投放出了有些年代感的影像,在一開始,舞者順著對方、觀眾們的輪廓比劃著,在放到空蕩蕩的椅子上,隨後又描摹著照片上的身影,展現出對故人的思念。在演出後半段,也運用了投影畫面和影子之間的關係產生互動,遊移於「在」與「不在」之間,這樣的表現手法相當特別。在親人離世之後,總會依循著對方遺留下來的照片、物品,試圖尋找一些彼此的連結,想像對方還在身邊。
攝影|黃裕閔
演出中有一段獨白是塩田千春曾說過的:「衣服就像是人的第二層皮膚。」透過舞者的肢體動作,搭配著現場演奏的古典吉他樂音,探討衣服本身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遺留下來的物件與親人之間的連結,起起伏伏的情緒以及最後和解的擁抱,引領著觀眾憶起各自的故事。
在這場演出當中,最可惜的就是沒能克服場地的限制。場地本身有兩根柱子檔在兩旁,雖然可以在不影響演出和其他觀眾的情況下稍微移動座位,但是當舞者移動、離開舞台中心、或是匍匐在地上時,很容易被柱子遮擋視線,只能看到部分的畫面,無法看到物件與舞者間的互動,進而打斷觀眾看演出的情緒。如果座位的安排、或者是動線的設計上可以改善這個問題,相信會讓整個演出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