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太空尋麻疹《我對龐克還是一知半解》|2022臺北藝穗節(青穗觀察:林宜勤)

臺北藝穗節

龐克精神讚讚...但麻煩誰來先把音響關掉好嗎?

▍演出節目:2022臺北藝穗節-太空尋麻疹《我對龐克還是一知半解》
▍演出時間:08.22(一)19:30
▍演出地點: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溫暖小池塘

文 林宜勤(青穗觀察員)

《我對龐克還是一知半解》很可能是本屆藝穗節裡面,一場核心最為直接了當毫不拖泥帶水的演出。開演前一上來科教館5F外頭,就可以聽到劇場裡傳來震耳欲聾的動次動次聲,戲還沒開始就相當有帶入感,而正戲也圍繞著開場眾人的vocal所講述的龐克精神,也就是所謂的『破壞後重建』,進行由四個相同演員但不同劇目的演出,並利用龐克音樂及其誇張的打扮風格,來探討現代社會的問題和新生代年輕人所面臨的自我認同危機。

本齣戲採用的劇本形式近年來已在劇場普遍流行,相比於常規一條龍的劇情,這種由多故事串成一齣劇本的方式,優點是故事篇幅小,因此節奏分明且往往帶有喜劇色彩,角色建立不複雜且不太帶有說教式的對白使得觀眾接受度較高,且在各種風格截然不同的場次裡,總能找到屬於自己有共鳴的那塊。

而這樣的形式為了能在沒有主線敘事下持續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很大的一個重點在於要保持每場戲的新鮮感。說來簡單,但除了每個演員個人魅力需要仔細拿捏,個人表演及群戲動作編排上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外,燈光音效設計和場景陳設的繁複變化也不可少,每場戲服妝髮及小道具幾乎是要一場一套,需要花費的心力其實也不亞於常規劇本。

But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我個人認為本劇除了在背景影像上做的不錯以外,前段裡所提到的所有成功要素,都完全沒有在本次演出裡出現,整體製作不太成熟且還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戲裡大多都是同一套Set走到底的,但各項的完程度皆不足且加上彼此配合上的問題,以及突破一小時的演出時間,整體來說演出過程對於觀眾來說是有點苦難的一段時間,其中最讓人崩潰的是音響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吵了!強烈建議創作團隊先把音響關掉後進行排演,少掉音樂干擾很多戲裡的問題應該就會水落石出。

(以下稍微有點負面的提出我所觀察到的問題)

首先是表演一開始,放著龐克音樂搭著演員幕後的各自獨白,兩者嚴重打架之程度到讓我以為vocal是預錄的,而當演員終於現身後妝髮卻有點不忍直視,演員對整體戲劇節奏掌握度不夠,咬字不夠清晰和有時會背對觀眾,群戲編排和舞蹈(?)上也表現的差強人意。場景陳設上是弄來了三個大中小還頗有質感的平台,但除此之外啥都沒,而平台也並未活用看不出其存在必要性,過大過空的場地配上俯視視角的觀眾席,無疑是讓舞台顯得更乾。燈光設計上也相對單調,絕對多數都是左中右恆亮各打一盞偶爾變個色溫,不少次演員的站點位是根本吃不到光的,另外聲音設計上我唯一記得的只有脫口秀段落的廉價罐頭笑聲,還有放的配樂太大聲吃到人聲也打斷觀眾在換場的情緒,感覺已經快下到龐克音樂變成主key演員只是陪襯了。

整體來說感覺本劇製作還不完全,可以明顯感受到經費和準備時間上的雙雙缺乏,在如此情況下,或許將場次刪至一半會是更好的選擇,現有的劇本裡也有不少冗長的段落,有機會再去進行精修。最後是戲裡開頭結尾都提到了『龐克精神』裡最重要的就是破壞與重建,但以現在的劇本來說,破壞的元素是相當多了,但重建的部分目前卻還感覺不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