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白老鼠《無盡深邃的那端》|2022臺北藝穗節(青穗觀察:林宜勤)
▍演出節目:2022臺北藝穗節-電氣白老鼠《無盡深邃的那端》
▍演出時間:08.22(一)13:30
▍演出地點:鬧空間
文 林宜勤(青穗觀察員)
在觀賞演出前,看了看節目冊原以為《無盡深邃的那端》會是那種帶有實驗性質,科技感頗重的影像結合舞蹈的演出,但實際上的觀賞體驗卻有點出人所料,兩名女舞者肢體表演的比重佔絕了大多數,配合上音樂和與演員零距離的開放式演出空間,探討著有關於鏡中自我和現代社群媒體的社會議題,使得看戲的整體體驗相當舒服,畢竟還有什麼比在大熱天裡躲進冷氣房裡探討存在主義還要更愉快的事呢?
(以下有雷)
觀眾進場時間我們看到一個白衣女子,無所事事的獨自一人坐在床邊滑著手機,隨著開演後她臥床入睡,接著再慢慢甦醒。似夢非夢,人是醒了,然而醒來的那人卻又不像剛剛的她。而後女子走下了床,對著床邊一面帶著稜角的破碎鏡子開始動了起來,與其稱之為舞動,更像是她的身體不受控的被某種無形的力量拉扯著,如同吊著線的人偶一般,時而在地上打滾蠕動,時而又起身狂舞。
而當觀眾正聚精會神的看著白衣女子時,房間另一頭的門慢慢悄悄開啟,一名褐衣女子從一個啥都沒有只有一個浴缸的房間裡向上伸出了手(這裡是4樓btw),舒展起了她的身體緩緩爬出了浴缸,接著眼神看向對面,意識到了房間另一頭女子的存在,開始模仿著她的動作(有趣的是她似乎同時也意識到了觀眾的存在,但並未多加注意,觀眾更像是另一個世界的產物)。
而隨著音樂的變奏加劇,兩人的獨舞也像是產生了共鳴一樣,白衣女子最終意識到了這空間裡另一人的存在,於是兩人開始漸漸靠近交會,肢體碰觸後連結,雙方的身體交織在了一起,像孿生的雙子也像生命的共同體,好像少了其中一人就再也無法稱之為完整一般。而在戲的最後兩人終究還是慢慢地分開,白衣女子走向了浴缸,褐衣女子則上了床,交換位置的兩人由動轉靜,就這樣變成了彼此最初的樣子,回到了表演的一開始最初的狀態。
關於『鏡像』這點,一直都是個很有趣的哲學議題,也在各種媒介的創作上常被廣泛的討論和使用。我們在鏡中看到的自己,真的是純粹的物理影像投射,或者可能是自己的心裡狀態映射呢?戲中的兩個女子最後交換了身份,這究竟只是單純的夢境,或是一開始我們所見的女子在入睡後,已經被悄悄取代了呢?如果是的話那會是100%的她,或是某個平行宇宙下另一個版本的女子呢?經過現實生活中層層影像的轉發和分享,又有人真的能發覺出其中的差異嗎?
雖然我本身並非舞蹈相關,無法給其在這方面的專業評論,但對我來說整個表演是順暢且不停流動的,比較可惜的是雖然創作團隊在演員表演上活用了展場空間,利用位於兩端的房間達到不錯的效果,但在戲裡『科技藝術』的部分卻處處受限,雖然看得出來在這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 但以呈現來說不是不夠清楚就是過小(默默望向兩台電腦螢幕),總感覺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使得最後我幾乎乾脆都把注意力放在演員身上了。
不過因此我也注意到了雖然兩位演員的外型穿著上都極盡相似,但仔細觀察兩人的話會發現在髮型、耳飾上還是略有不同,衣著選擇一褐一白而非一黑一白這種更直觀的對比色也是頗耐人尋味,不確定這是不是創作團隊上的刻意為之,但對我來說稍許的有點曖昧不明。
而最後總結來說,節目冊裡提到想表達現代社群媒體盛行所造成的社會現象這點,並沒有在表演裡很好的發揮出來(光靠一台手機跟相機就要觀眾聯想實在有點勉強),如果單憑演出來說,我反而會覺得整體風格相當脫離現實,更像在探討關於夢境下的鏡中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