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我就有趣劇團《敬止進入!》|2022臺北藝穗節(駐節評論:黃鼎云)
大海 ≠ 漱口杯?—《敬止進入!》觀後心得
▍演出節目:2022臺北藝穗節-有我就有趣劇團《敬止進入!》
▍演出時間:08.22(一)19:30
▍演出地點:課廳演創空間
文 黃鼎云(駐節觀察人)
《敬止進入!》為模擬近年常見的立委罷免案中公開辯論會,讓罷免提案方與被罷免立委展開三回合的辯論為演出的主軸。開演前,觀眾需填寫與演出主題並無直接關連的問題:(大意)「最喜歡、最愛的事...」、「上司叫你回家吃自己時,你會說...」、「對初戀說的一句話...」,這些答案在第三回合辯論時,搖身一變作為演出素材,演員隨機抽取答案作為罷免立委辯論會之攻防內容。看似毫無關聯的互動設計卻精確地勾勒了今日媒體政治的氛圍與迷因文化資訊生成的歷程,是本作中最亮眼且極具潛力的部分。
2018年在台灣政治圈掀起的「韓流」(按:韓國瑜風潮)直至2020年總統選舉時持續發酵。時為總統候選人的韓國瑜在總統電視辯論會上以「大海與漱口杯」作為比喻,反諷媒體提問格局不夠宏觀。「大海與漱口杯」(還有塞子)當晚瞬間成了網路迷因、梗圖的絕佳基因,以等比級數的方式快速繁衍。這樣的迷因現象早已屢見不鮮,是能讓事件與相關人等瞬間爆紅、也能立刻拉黑的流量密碼,當然它並非只屬於韓國瑜特定一人。但同時「我跟你講大海,你跟我講漱口杯?」也帶出另一層意含,政治人物公開場合中擅長「拉東扯西」、「打高空」地回應姿態,正好創造機會得進行轉譯、嫁接成外溢於原事件的直觀經驗,使原始素材變異成高傳染度的迷因。
在兩肇快速攻防中,無論抽換問題與答案所產生的突梯與戲謔,都閃現出今日媒體政治中政治人物常常「答非所問」、「似是而非」、「劃錯重點」特質,也是今日媒體政治中造神運動的關鍵要素。演員半即興的狀態下,無論是尷尬地無從反應、試圖論證時難掩荒誕的神情,也後設地回應即興表演的本質。觀眾並不是單純地看著角色精湛的表現、同時也看著演員無能、轉圜、解題的樣子。換言之,表演追求的不單是精湛的表演,反而是與靈光閃現如迷因般變異的失誤、誤植間巧妙地融合。
雖然演出花了超過一半的篇幅勾勒罷免事件的原委,當中取材近年政治熱門迷因種種難免顯得陳腔濫調。畢竟若無法創造新的意涵,挪用轉瞬即逝的迷因文化恐有只為演出「加笑料」的嫌疑。而前兩回合定本演出中,演員尚缺彈性與自信,無法駕馭快速丟接的喜劇節奏等等缺點明顯可見,仍無損第三回合中的即興攻防、荒謬對話、尷尬演技所帶出媒體政治巧妙隱喻的光彩,令人相當期待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