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安全《一個人也要很快樂A.K.A Lonely God》|2022臺北藝穗節(駐節評論:楊智翔)
萬能的我,只是剛好而已《一個人也要很快樂A.K.A Lonely God》
▍演出節目:2022臺北藝穗節-鸚鵡安全《一個人也要很快樂A.K.A Lonely God》
▍演出時間:08.24(三)14:30
▍演出地點:思劇場
▍演出者:李祐緯
文 楊智翔(駐節評論人)
做一齣戲,需要多少人?
李祐緯用一齣戲表示,他只需要他自己。這齣戲,導演、編劇、舞台設計、燈光設計、服裝設計、影像設計、音樂設計、平面設計、舞台監督、舞者、演員及製作人全是他。這也是無可奈何,因為沒有經費。大概除了場地不屬於他、買票觀眾不是他之外,他必須萬能,凡事自己來。票自己驗、戲自己演,座談自己聊,裝台與拆台也不假他人之手。(還是這篇,也能請他自己寫?)
戲很簡單,從頭到尾就是李祐緯一人,自顧自的介紹劇組成員,當然全都是他。做一齣戲,不一定需要上述所有角色;然而,這不是他自負、浮誇,而是每個身份背後,串連著他極其個人的生命故事,有些平淡、有些日常,也有些懇切、有些心酸。他是一名演員,但他提到,如果看到他在做影像設計,就表示那陣子他很窮。在本作中,觀眾不只看到他做影像,甚至還是做自己的影像、自己走CUE。雖唱RAP奉勸「沒有錢拜託不要做劇場」,但在他建構的文本邏輯裡,他很窮還是做了。
除了做影像,人生另一個轉捩點還有跳舞,他曾在唸書時加入熱舞社,一路接觸舞蹈至今。介紹舞者時,他突兀地獨舞起來,自述那是「孤獨的獨、跳舞的舞」,一句簡單的話,讓突如其來的單人舞頓時變得有些動人。無需過多解釋,也不論他跳得如何,或試圖營造多麽刻意的孤寂或卑微氛圍,鬆弛、細膩、專注及沈著的動作質地,透露出他對舞蹈的謹慎及關愛究竟有多深。看來,劇組有舞者、舞者是自己,自己來獨舞的文本設計只是包裝,就是想跳舞給大家看的意圖百分之百。
觀眾可以明白,他能一手包辦所有事,也能扮演好許多劇場工作者,尤其影像設計及舞者,在劇中也有良好的發揮。然而,可惜的是這兩個轉捩點,究竟對人生造成影響的過程如何變化,並未有較明確的梳理,頗為快速就跳到結果的展示。(我能做,也做得不錯)
不過這無損他的創意。今年藝穗,單人表演節目不計其數,《一個人也要很快樂A.K.A Lonely God》巧妙地將「單人」發揮到極限,並扣連個人生命經驗(著重在求學轉折階段)及劇場的關係,呈現一齣劇場分工與生命歷程能如何聯結的幽默小品。很顯然,十二年前逢甲學長告訴李祐緯,轉戲劇系十年後會後悔,他沒有,他用一齣全自製的完售節目來宣告孤獨的力量,可以有多大。一齣戲,可以一群人一起做,但自己的人生必須也只能自己製作。這齣戲看來輕鬆隨興,裡頭卻藏著一絲細微的啟發性存在,頗能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