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介紹:
重返80年代臺北的華都西餐廳,兩位夜總會的主持人,嚴歸與鄭傳,準備介紹今晚的特別嘉賓,遠從外地來的相聲大師-常年樂老先生。不料嘉賓「又」缺席了,未見相聲大師的蹤影,卻來了他的徒弟-白壇。為了使節目進行下去,嚴歸與白壇,一個臺灣的秀場主持人、一個大陸的相聲演員,兩個門外漢,只能硬著頭皮聯袂登台演出……
演出特色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表演工作坊80年代的「相聲劇」是劃時代的創舉,大膽地融合了傳統相聲藝術與正在萌芽的臺灣新劇場,成為一種全世界都沒見過的新劇種。從1985年創團作《那一夜,我們說相聲》開始,精彩絕倫、一票難求的現場演出錄音發行後,更成為白金唱片,讓精緻藝術與大眾文化作出空前的巧妙結合,深深融入80年代臺灣文化意識。如今,只要說到《那一夜》、《這一夜》,有多少人能直接背出大段落來?對許許多多人來說,那是時代的記憶,成長的記憶。
首演於1989年的《這一夜,誰來說相聲?》是表坊相聲系列第二炮。在《那一夜》瘋狂席捲臺灣的四年後,各界期望特別高,甚至擔心新作品達不到第一部的精彩、巧妙、幽默與深度。結果1989/9/30在南海路藝術館首演的《這一夜》得到的讚譽甚至超過《那一夜》,當年全臺巡演完畢,發行有聲錄音帶(四白金),更遠征新加坡、紐約、洛杉磯、舊金山、香港,無處不造成空前的轟動。《紐約晨報》說:「千餘觀眾笑出眼淚,令人折服。」《遠東經濟評論》說:「臺灣再一次證明它擁有華語世界中最精采的劇場。」新加坡《海峽時報》說:「好的相聲段子,它讓我們笑完並不停止,還繼續引出我們的感嘆和淚水。」精緻藝術與大眾文化又一次絕妙地結合,許多學者也開始理解賴聲川老師用幽默的表面去探討深刻問題的獨特手法。
30年過去了,《這一夜》從來沒有重演過。賴老師說,沒有特別理由,就是表坊不斷忙碌地向前走,創造新的作品與創意環境。這次重演是第一次,也能讓我們看見,30年前藝術家看政治,30年後又是如何?
團隊簡介 Company Profile:
表演工作坊1984年11月17日在台北陽明山賴聲川和丁乃竺家的客廳中宣佈成立。在那臺灣戲劇表演匱乏、舞臺劇團極度稀少的年代,這顆潛力無窮的新星,快速爆發出亮眼的力道,創作了多齣對現代舞臺劇影響深遠的作品,也刺激催化臺灣的新劇團陸續衍生。
從1985年3月1日首演的創團作品《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到1986年創作的《暗戀桃花源》、到1987年的《圓環物語》,短短3年內,透過3部創新作品,表坊這個以票房收入為主要製作來源的民間劇團,讓觀眾大量湧入劇場,改變了華人劇場的面貌,與同時創造力旺盛的其他劇團,共同打造出臺灣新劇場文化。
將近40年以來,表坊未曾停下腳步,不斷集結優質舞臺劇藝術工作者全力創新衝刺,創造出一個嶄新的華語劇場經驗,過程中也挽回了正逐漸凋零的傳統表演藝術,如:相聲,成功的將「精緻藝術」與「大眾文化」巧妙結合,吸引無數新觀眾重新走進劇場。歷程中,獲得國際媒體好評不斷,已被公認為華人世界中,極具指標性的當代劇場團隊。
主要創作者介紹:
中華民國│賴聲川、李立群所主導之即興創作
著名華人戲劇家,被《亞洲週刊》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稱他為「現今最頂尖的中文劇作家」,《中國日報》(China Daily)盛讚「賴聲川是這個時代首席中國劇作家及舞台導演,中國劇場的巨人,許多人認為他是當代最偉大的劇作家,能與上世紀前半活躍的曹禺和老舍相比。」《Time Out》表示「賴聲川是亞洲藝術評價最高,又是商業上最成功的劇作家、導演」。
製作群/演出人員
導演:賴聲川
副導演:丁乃箏
編劇:賴聲川、李立群所主導之集體即興創作
演出者:樊光耀、朱德剛、李辰翔
監製:丁乃竺
製作人: 藍大鵬
優惠訊息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成癮玩家 9 折優待
⊛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團隊玩家 9 折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