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AAPPAC 最新消息

:::

最新消息

2024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年會 圓滿落幕 累積4000參與人次 共探表演藝術現在與未來

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主辦、為期三天的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年會(AAPPAC)於九月六日圓滿落幕,期間共舉辦一場專題演講、四場主題論壇、新作探索、三場演出及六場十二團的臺灣表演藝術櫥窗(showcase),共有來自十九個國家及地區、超過二百位表演藝術界人士齊聚一堂,包括AAPPAC會員、國內外藝文機構及表演團隊代表,累計參與人次超過四千人。透過國際劇場及組織重要的領導人、藝文工作者間的專業資訊與經驗交流,建立國際連結,共同推動國際表演藝術場館的長遠發展。
 

AAPPAC年會睽違12年在臺舉辦  成為潮臺北活動亮點

 2024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年會睽違12年回到臺灣舉辦,與臺北市大活動「TRENDY TAIPEI 潮臺北」結合,成為潮臺北系列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亮點之一。

臺北市市長蔣萬安表示:「這次年會邀請到亞太地區多個國家會員代表和重量級表演藝術中心和場館共襄盛舉,用藝術做交流,包括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墨爾本藝術中心、雪梨歌劇院、東京新國立劇場,以及臺灣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等等,共同討論藝術創新、在地連結、長久永續與AI技術四大議題。臺北市擁有豐富藝術資源,培育眾多優秀人才和經典創作。臺北市擁有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專業場館,更有臺北電影節、臺北時裝週、臺北雙年展等一系列藝術活動,今年更首度舉辦「潮臺北」,聚焦音樂經濟、產業論壇以及城市計畫,建立全新臺北城市品牌,為市民朋友和國際遊客提供了多樣文化體驗。」

 

主題討論、專題演講 掌握表演藝術新趨勢

 2024年會以「小心間隙,挺進前行」(Mind The Gap, Lead The Path)為主題,聚焦探討全球表演藝術場館在傳統創新、在地連結、永續發展以及AI技術等方面的挑戰與機會。

  因疫情影響而帶動國內線上劇場的發展,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特聘教授周慧玲以此為題,分享臺灣線上劇場的初探與個案研究。提到在雲劇場線上演出的如果兒童劇團「豬探長系列」,在中場休息時,會預錄與現場不同版本的演出,也會用劇中造型在線上跟大家互動。演出期間,民眾可以即時給予愛心與分享在線上觀看的心得,線上觀演的價格也較現場演出低,因此可以吸引更多年輕觀眾闔家觀賞。線上演出並不會排擠現場的意願,為新觀眾提供新經驗跟導演技術,也克服地理限制吸引國際觀眾。

  在「藝術的持續創新:傳統藝術的保存與保鮮」討論中,新加坡實踐劇場藝術總監郭踐紅從父母談起,因自小就接受到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薰陶,認為傳統在時間線上是過去,沒有過去就沒有現代,沒有現代就沒有傳統,傳統與現代是互相依存,存在在每天的發問回答中。而臺灣排灣族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因受過去「華語」政策影響,失去許多自身文化學習機會,直到回台東創立舞團時,重新找回自己的根,每天跟著舞者學習,學習傳統歌謠,而西方的身體訓練,也融入在舞作中,成為不可分割的養分。布拉瑞揚編舞曾取材自阿美族、布農族與排灣族,各種文化都在滋養在舞團,他真切地表示台灣之所以這麼美麗,是因為有原住民。 

 

  「鄰里生活:文化場館正與社區共舞」的論壇中,全球文化區網絡 (GCDN) 總監Gregorio Lucena Scarpella認為文化區有相關的文化思維,可以將這些思維帶到場館舉行的活動中,而文化區如何成為橋樑?文化區的本質需要自己與當地人文環境生態相融合,若想成為服務原住民的文化中心,即使可能感受到不被需要,但仍要努力提供展演機會,符合中心的定位,再慢慢與利害關係人、廠商、攤販、藝術家,一同參與討論,變成生態系的一部分。

 

        從線上社群的角度,濱海藝術中心總裁Yvonne Tham認為過去行銷的重點是售票,而現在是要建立社群和節目的關係,社群經營是重點,讓觀眾可以看到彼此,有共同的體驗,而不是在銷售節目的時候才開始經營,平時要建立與經營一個社群網路,更新演出或場館資訊,逐漸吸引觀眾;奇利瓦克文化中心執行長Jean-Louis Bleau認為學生是未來的觀眾,如果沒有鼓勵及引導他們,那這些未來的觀眾就不存在了,但年輕的觀眾都在網路接收內容及格式以短片型的作品為主,相較於劇場型態,將會是個挑戰,因此需要不斷思考跟學校連結的方式。

 

  橫空出世的AI技術,自然也是年會不能錯過的討論,「演算劇場:AI技術的劇場旅程」中,Google藝術與文化專案經理Pierre Caessa以預錄方式,分享與英國編舞家 Wayne McGregor 共同合作開發出舞作《LIVING ARCHIVE》的創作歷程。

Google將Wayne McGregor過去編舞的作品,利用AI學習,建立新的原創性動作,AI模型不僅是模仿檔案庫的動作,而是根據過去內容延伸新的詞彙,開發沒有做過的新舞蹈動作。同樣透過AI技術開創新編舞方式,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總監洪凱西以雲門舞集AI運算編舞的新作《波》為例,鄭宗龍與真鍋大度把音樂跟視覺帶進編舞,真鍋大度認為在過去自己把舞步放進身體是有限的,但數位的舞者是沒有界限的,從雲門創造的舞步,再打破極限,透過數位舞步學習,整個作品不管是音樂、視覺都是由身體提供的數據。

 

        而數位技術的提升,也是一個相互了解的過程;編舞家梅田宏明的創作思維以「美學」作為藝術創作目的,在思考使用科技的時候,要如何變得更好,有什麼不同舞蹈動作?使用科技挑戰很大,重點是自己也必須要有所提升,不能只是仰賴技術而已。同樣的感想,在安娜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謝杰樺回應科技是否會取代藝術家創作方式的提問時,表示在工作裡最有趣的事情,是都會回到人的角度去理解這件事情,所以對他來說不會有取代的問題。跟AI工作的挑戰是,如何掌握「關鍵的決定」,在藝術的創作過程中,很多是透過決定的結果去發現,而AI在我們做決定的過程中,可以給多很多的幫助。

 

  年會也將大家帶到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並在這裡開啟「恆長永續:天長地久是一個動詞」圓桌會議討論,以場館經營如何推動永續?表演藝術團體如何實踐綠色行動?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其中回饋建議包含劇場的道具及服飾回收再利用、減少宣傳紙張的運用,因應地區特點思考替代方案、從組織內部成立綠色組織,由下往上推動永續相關政策、落實使用電子票、鼓勵音樂家使用演出當地樂器,減少運輸成本等

 

年會展現豐沛的藝術能量 新世代創作者崛起

  今年年會除了主題論壇的交流討論外,也安排了參與者觀賞開幕表演《桑布伊 X 布拉瑞揚舞團》、特別演出舞蹈空間舞團《碎月》、閉幕演出同黨劇團的《父親母親》,以及六場臺灣表演藝術櫥窗(Showcase)、共十二組團隊的精華呈現。AAPPAC主席Douglas Gautier AM(阿德雷德)表示:「今年到北藝中心舉辦年會是一個很棒的經驗,這是棟萬眾矚目的漂亮建築,而北藝的團隊讓這棟建築更加生機蓬勃,做出許多精彩作品吸引觀眾。這次安排的演出中,讓我們看到臺灣有很多厲害的舞團、劇團及獨立藝術家,都相當年輕,不吝於表現自己,傳遞豐富的藝文能量。」

 

  而在「新作探索」單元,共有來自臺灣、澳洲、新加坡等八組作品介紹,內容包含現代舞、共融、科技、電影、VR等內容,展現多元的創作元素。菲律賓文化中心製作與展覽部副藝術總監Ariel Yonzon表示:「新作探索有80%都是年輕人,準會員和新會員應該審視這個世代。疫情期間我們被迫關在家裡,疫情過後我們意識到這群年輕的創作者,不論是進行混合式會議、交流對話、線上會議,在未來也會持續,他們會是下一個世代的內容創作者。」

 

   2024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年會圓滿落幕,2025年將於韓國大田藝術中心舉辦,持續推動亞太表演藝術場館間的交流合作。這次年會的專題演講及論壇精華內容,將於九月底前陸續於北藝中心官網分享,讓更多觀眾得以分享珍貴精彩的討論內容,敬請留意北藝官方網站資訊。

 

【小心間隙 挺進前行】 聚焦創新與未來 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年會重返臺灣 匯集全球菁英 共探表演藝術未來

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年會將於九月四至六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盛大舉行,AAPPAC年會睽違十二年再度回到臺灣,以「小心間隙,挺進前行」(Mind The Gap, Lead The Path)為主題,聚焦探討全球表演藝術場館在傳統創新、在地連結、永續發展以及AI技術等方面的挑戰與機會。與此同時,臺北市政府首度舉辦的「潮臺北」(Trendy Taipei)活動也將於九月二至八日登場,串聯演唱會、產業論壇、城市行動,邀請全球音樂、影視、科技產業的菁英齊聚臺北,屆時的臺北勢將有一個熱鬧非凡的藝文秋天。

AAPPAC年會遇上「潮臺北」

  臺北市市長蔣萬安表示,AAPPAC的角色非常重要,不僅促進藝術交流與場館合作,更是創意和文化外交的重要平臺,強化各國的深度聯繫,我們十分榮幸,在睽違十二年之後,AAPPAC年會再次來到臺灣。臺北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城市,相信在本次年會豐富的日程安排下,大家將會有一個難忘的城市體驗。

  臺北市作為臺灣的文化重鎮,自廿世紀初即孕育了豐富的藝術創作,積極打造多元的藝文場域,如牯嶺街小劇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等,並舉辦臺北藝術節、臺北兒童藝術節等國際級藝文盛事,將臺北推向國際舞臺,成為亞洲重要的藝文重鎮。今年首度舉辦的「潮臺北」,延續這股藝文能量,聚焦於音樂經濟、產業論壇以及城市計畫,希望促進產業發展,建立全新的臺北城市品牌。

疫情後的劇場新趨勢:線上劇場

  自Covid-19爆發以來,全球表演藝術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2024 AAPPAC年會首日,以臺灣線上劇場的初探與個案研究出發,探討後疫情時代劇場的數位轉向。
  講者周慧玲教授以問卷調查和藝術家深度訪談的方式,研究歐洲、亞洲和美洲等十一國、八十多個線上戲劇節目,解析以雲端為基礎的數位表演模式,重新審視劇場藝術的核心精神——「現場性」和「共存性」,探討後疫情時代,不同形式的線上戲劇如何延續或翻新既有的戲劇產業結構和戲劇美學概念。周慧玲教授長期致力於數位戲劇與戲劇研究交流社群,本次年會專題演講期待透過其對於線上劇場的寶貴洞見和劇場實踐經驗,讓與會者對於戲劇本質與線上戲劇有不同想像。

潛力新作 臺灣焦點作品

  在年會期間也規劃了二項系列活動,包括由AAPPAC大會籌劃的「新作探索(Connecting Series)」,以及由臺灣表演藝術團隊輪番登場的「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前者是為會員們搭建一個尋求國際合作的平臺,提供各國藝術家或團隊分享開發中的潛力新作提案;後者則讓來自各地的策展人透過濃縮的精華認識臺灣的表演藝術脈動,在年會期間共有六場Showcase、共十二組團隊的選粹呈現。有近兩年造成劇場搶票熱潮的躍演《勸世三姊妹》、莎士比亞原著劇本經典改編的窮劇場《母親.李爾王》、2022年韓國全州國際音樂節及2023年臺北藝術節廣受好評的《夢廻春閨》,演出型態包含音樂劇、當代舞、傳統戲曲等,展現滿滿臺灣表演藝術能量。

  同時,在年會的開閉幕演出,北藝中心也相當用心地安排,其中,開幕表演由《桑布伊 X 布拉瑞揚舞團》擔綱,舞蹈空間舞團帶來的特別演出《碎月》,而閉幕演出則為臺北藝術節好評之作──同黨劇團的《父親母親》,希望讓來自亞太各地的AAPPAC年會參與者藉此更能了解臺灣表演藝術的多彩多姿與豐沛的創意。

論壇亮點:國際視野下的表演藝術新趨勢

  年會期間的論壇將鎖定四大議題及一場專題演講進行交流,包含「藝術的持續創新:傳統藝術的保存與保鮮」、「鄰里生活:文化場館正與社區共舞」、「恆長永續:天長地久是一個動詞」、「演算劇場:AI技術的劇場旅程」。針對每個議題都邀請了劇場及組織重要的領導人與談。

  年會第一場對談以「藝術的持續創新:傳統藝術的保存與保鮮」為題,由劇評汪俊彥主持,邀請臺灣排灣族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及新加坡實踐劇場藝術總監郭踐紅共同探討傳統藝術如何在自身生命中發酵,與當代藝術結合,創造出不失本質又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

  「鄰里生活:文化場館與社區共舞」論壇,邀請全球文化區網絡協會(GCDN)總監Gregorio Lucena Scarpella將親臨會場,分享全球文化區的創新理念與實踐案例。 GCDN致力於透過跨國界合作,推動城市文化發展,並與在地社區建立緊密連結。文化區的概念,是透過國際藝術交流,活絡城市經濟,同時保持對多元議題的包容性。另外還有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總裁Yvonne Tham及奇利瓦克文化中心執行總監Jean-Louis Bleau,分享其所在城市文化區的成功經驗。 AAPPAC與GCDN首次策略合作,共同擴大國際藝文交流版圖,為與會者帶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AI在劇場藝術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演算劇場:AI技術的劇場旅程」論壇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透過多個實際案例,深入探討AI技術如何與舞蹈創作結合,並開啟舞者身體的新想像。如:臺灣雲門舞集的《波》 透過AI將舞者的身體數據化,並與舞者在舞臺上即時互動,呈現出獨特的視覺效果。Google藝術與文化專案經理 Pierre Caessa也將分享與英國編舞家Wayne McGregor共同合作開發出舞作《LIVING ARCHIVE》的創作歷程。此外,還有日本前衛藝術家梅田宏明將分享其在高科技舞蹈領域的創新經驗,臺灣安娜琪舞蹈劇場藝術總監謝杰樺則將分享如何將新媒體融入身體創作。透過這些案例,與會者將能深入了解AI如何改變編舞家的決策,並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舞體驗。 

從北藝出發 串聯全臺藝文館所

  年會期間共有來自十九個國家及地區、超過二百位表演藝術界人士齊聚一堂,包括AAPPAC會員、國內外藝文機構及表演團隊代表。參與的國家包含亞太地區國家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等、澳洲、紐西蘭;另外,也有非亞太地區的國家會員參與,像是美國、加拿大、瑞士、西班牙、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

  除了精彩的論壇與表演,北藝中心也規劃了豐富的文化體驗活動,邀請與會者一同探索臺灣的藝文場館。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及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導覽,到新北投車站、溫泉博物館的參觀,以及自費行程至雲門劇場、臺中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等地探訪,讓參與者深入感受臺灣的藝文環境。AAPPAC年會相關資訊請詳見北藝中心官網。

 

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pac_tw/

【小心間隙 挺進前行】臺北表演藝術中心主辦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年會  6/14報名起跑

  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年會在睽違十二年後重返臺灣,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接棒主辦,於今年九月四至六日盛大登場。北藝中心公布本屆年會主題為"Mind The Gap, Lead The Path"(小心間隙,挺進前行),聚焦探討全球表演藝術場館面臨的傳統創新、在地連結、場館永續以及AI技術等四大挑戰,期待能為劇場經營者帶來全新啟發。

  為期三天的年會活動包含一場專題演講、四場大型論壇、開閉幕表演及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共計六場十二組團隊的選粹呈現。北藝中心同步宣告自六月十四日起至八月十五日受理報名,除了AAPPAC國際會員之外,也開放國內表演藝術團隊與文化機構報名。

國內外劇場領導者聚集 聚焦表演藝術現在與未來 
  AAPPAC致力於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場館間的藝術交流,目前有來自廿個國家的八十二個場館會員,是亞太地區深具影響力的表演藝術國際組織。2024年會主題為"Mind The Gap, Lead The Path"(小心間隙,挺進前行),聚焦思考如何面對當今表演藝術的挑戰,並同時擁有有足夠知識與能量向未來持續挺進。

  AAPPAC主席Douglas Gautier表示,AAPPAC成員在年會中將分別就節目、培訓計畫、市場和管理倡議、以及技術發展各方面進行交流,彼此激勵、挑戰和互相支持。他認為成員之間的對話是AAPPAC的核心使命,期待藉此將亞太地區建立為表演藝術行業的領導者。Douglas很高興年會在2024年重返臺灣,因為在他眼裡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是一個具有創造力的平台,相信這次的年會將為所有成員帶來難忘的體驗。

  此次年會鎖定四大議題進行交流,包含「藝術的持續創新:傳統藝術的保存與保鮮」、「鄰里生活:文化場館正與社區共舞」、「恆長永續:天長地久是一個動詞」、「演算劇場:AI技術的劇場旅程」。針對每個議題都邀請了劇場及組織重要的領導人與談,其中,特別邀請到今年年會的策略夥伴、全球文化區網絡(GCDN)總監 Gregorio Lucena Scarpella出席,擴大國際交流版圖與效益。GCDN致力於打造不同國家與地區會員之間策略合作與知識分享的交流平台,並開創全球城市藝術文化產業交流的可能性和機會,文化區的營造將成為今年AAPPAC 年會對談的重要焦點之一。

  而AI技術的發展與專業知識是如今的全球顯學,AI如何應用在劇場也成為表演藝術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為此,今年的年會特別邀請到Google文化藝術專案經理 Pierre Caessa,他將分享與英國編舞家 Wayne McGregor 共同合作開發出舞作《LIVING ARCHIVE》的創作歷程。這件作品透過編舞家數百小時的編舞紀錄影片及舞團成員的獨舞影片素材,訓練出一套AI編舞系統,改變了過往編舞家的創作方式。

  除此之外,與談人還有布拉瑞揚舞團藝術總監布拉瑞揚・帕格勒法、新加坡實踐劇場總監郭踐紅、澳洲阿德萊德藝術中心執行長兼藝術總監Douglas Gautie、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執行長Yvonne Tham、以及雲門舞集行政總監洪凱西等一時之選。
       
潛力新作 台灣焦點作品 同場加映
  在年會期間也規劃了二項系列活動,包括由AAPPAC會員報名呈現的「新作探索(Connecting Series)」,以及由臺灣表演藝術團隊輪番登場的「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前者是為會員們搭建一個尋求國際合作的平台,提供各國藝術家或團隊分享開發中的潛力新作提案;後者則讓來自各地的策展人透過濃縮的精華認識臺灣的表演藝術脈動,在年會期間共有六場Showcase、共十二組團隊的選粹呈現。有近兩年造成劇場搶票熱潮的躍演《勸世三姊妹》、莎士比亞原著劇本經典改編的窮劇場《母親.李爾王》、2022年韓國全州國際音樂節及2023年臺北藝術節廣受好評的《夢廻春閨》,演出型態包含音樂劇、當代舞、傳統戲曲等,展現滿滿臺灣表演藝術能量。

  同時,在年會的開閉幕演出,北藝中心也相當用心地安排,其中,開幕表演由《桑布伊 X 布拉瑞揚舞團》以及舞蹈空間舞團 《碎月》擔綱,而閉幕演出則為臺北藝術節好評之作--同黨劇團的《父親母親》,希望讓來自亞太各地的AAPPAC會員藉此更能了解臺灣表演藝術的多彩多姿與豐沛的創意。

  2024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臺北年會將在六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五日開放報名,除了會員之外,也提供特殊優惠給國內臺灣表演藝術團體及藝術家、文化機構報名參加,預計將有超過廿個國家,近二百五十人參與;報名參與年會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在年會期間免費觀賞開閉幕演出以及Showcase的呈現。詳情請洽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方網站https://tpac.org.taipei/AAPPAC2024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打造一座民眾自然想親近的劇場 實踐Open for All願景

將亞洲共製中心與城市藝術劇院做得更深更廣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在去年經過第一個完整年度的營運,於一路摸索中完成暖身助跑,即將在2024年讓蓄積的能量迸發,挑戰下一個階段的無窮可能。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表示:「2024年將進一步把『亞洲共製中心』與『城市藝術劇院』的目標做得更深、更廣,持續推動國際連結與人才培育,並且透過節目策展與全方位無死角的場館服務,打造一座民眾自然想親近的場館,實踐『Open for All』的願景。」

  王文儀於2月份接掌北藝中心董事長,她表示,北藝中心從籌備期以來已經清晰定位的「亞洲共製中心」將持續推動,而且要做得更深、更廣,今年九月北藝中心將主辦「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AAPPAC)年會,藉這個國際友人聚集臺北的機會,北藝中心要將臺灣表演藝術推向國際,以具體行動深化這個理念。

臺灣睽違12年 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9月在北藝中心

  北藝中心將於今年九月四至六日主辦AAPPAC年會, 這場表演藝術場館的國際盛事將聚集來自亞太地區超過廿個國家的七十七位會員代表,包括四十四間重量級的表演藝術中心,以及卅三間藝術場館及組織,像是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墨爾本藝術中心、雪梨歌劇院、東京新國立劇場、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等都將與會。而這場年會也將與臺北市首度舉辦的「臺北潮國際」(Taipei Focus)結合,成為其中一大亮點,並開放限量的名額讓參與臺北潮國際的國際友人與臺灣的藝術家、場館工作人員也能報名與會。

  暌違十二年再次在臺北舉辦的AAPPAC年會,將聚焦在全球表演藝術場館面臨的新挑戰,討論藝術創新、在地連結、長久永續、AI技術四大議題,藉由國際場館經驗分享,發揮深度的實質交流,並藉由共聚一堂為各場館創造合作機會。

「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 展現臺灣創作多元樣貌

  為了把握難得亞太場館齊聚的良機,將臺灣優秀的表演藝術團隊進一步推向國際,北藝中心也在AAPPAC年會期間規劃「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邀請臺灣資深評論家組成專家小組,以評論家嚴選(the critic's choice)的角度安排廿至卅個臺灣團隊,以匯演的方式呈現,展現臺灣創作的多元樣貌與豐沛能量。

  專家小組成員之一汪俊彥表示,亞太表演藝術中心協會成立於1996年,正好是台灣城市力量逐步提升的時期。城市支持新興力量的發展,潛藏在之中的概念其實是兒童,城市是培育兒童最大的基地,在此脈絡中,兒童與城市是息息相關的。像是臺北兒童藝術節豐沛的創作力,再到北藝中心對於兒童節目的培育與前期創作的支持。重新發掘城市,連結到臺灣,進而擴張到亞太,北藝中心很早就在此著墨。

  同一個時間點,北藝中心重量級的國際交流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ADAM亞當計畫)也正登場,屆時總計將有200位藝術家、策展人來臺與會,一同觀賞「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的演出,希望能將更多臺灣特色團隊推向國際。除了來自國外的專業人士,這場Showcase也將首創在臺北藝術節中售票,並且規劃票選機制,觀眾還能透過票選推薦他們心目中的優秀作品。

  汪俊彥說,「今年在思考『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正好展現過去近卅年的城市力量,無論是哪一個城市,都在面對『城市與兒童』、『城市與藝術家』『城市與亞太』之間的關係。從此切點去看,同時在臺北,也同時在世界的網絡之中,有共同的基底透過在地藝術家運作至全球。」

節目集結國內外大師 佈局「雙核心策略」面向大眾

  王文儀指出,「臺灣表演藝術櫥窗計畫(Showcase)」是場館的職責,而面向大眾的藝術呈現則有「雙核心策略」,包括幫藝術家規劃開放觀眾參與的「前進中」展演(Process),讓新創者在過程中與目標群眾相見與交流,獲得更多信心前進。而在場館駐足演出的重要藝術家,則會規畫「藝術家深度閱讀(Profile)」。如今年臺北藝術節的節目裡,有多位重量級的藝術家帶來精采的作品,像是第20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的導演黎煥雄、國家文藝獎得主導演王榮裕、法國編舞家瑪蒂德‧莫尼葉(Mathilde Monnier),以已故的義大利作家、後新現實主義時代電影導演皮耶‧保羅‧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為主題的劇場作品,北藝中心也將以「深度閱讀」來向他們致敬,透過作品播放、講座、論壇、工作坊等活動提供觀眾多角度閱讀大師作品的可能性。

音樂劇人才培育 打造音樂劇節品牌

  北藝中心自籌備以來,一直以培育全方位音樂劇人才為使命,透過表演培訓、創作孵育、作品發展等安排,逐步完善音樂劇創作、編導、演出等製作環節。除了人才的養成,產業的扶植也是北藝中心致力的方向,在上半年以「集市」概念讓音樂劇在北藝百花盛放;同時對於具有潛力的音樂劇作品,也提供長銷的舞台讓團隊有足夠的檔期測試市場能量。

Open for All服務全方位 讓觀眾自然地親近場館

  為強化城市藝術劇院的服務面向,將持續去年獲好評的 VR體驗《漂浮北藝,微糖少冰》及《齡/ 時差》青銀好時光工作坊。同時也將透過臺北藝術節、臺北兒童藝術節及臺北藝穗節持續擴大觀眾族群;其中臺北兒童藝術節的前進社區免費演出,已增加場次、並延伸檔期,今年將完整涵蓋臺北市12個行政區,從專業工作坊到親子互動活動,希望讓市民能更輕易地接觸到表演藝術,北藝中心期許以藝術與社區共榮,真正做到「for All」的理想。 

更多訊息請上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pac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