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參加,報名表單預計10月開放。
在每個年代,藝術家總是透過他們的思維與實踐回應、揭露甚至預示了我們如何面向此刻與未來。而表演藝術家的身體,作為一種語言及媒介,是他們最直面的行動載體,讓我們重新想像與看待社會與文化現實。本場論壇將探討身體如何在現場表演中轉化現實經驗、傳遞時代訊息,並思考表演如何介入與形塑我們所處的世界。
主持人│林人中
跨足劇場、Live Art、舞蹈、視覺藝術及酷兒文化等脈絡,從事表演策展、研究及創作。2017年在北藝中心發起「亞當計畫」;2019年與北藝中心及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共同策劃Camping Asia;2023年接任臺北藝術節策展人。現同時為2025里昂舞蹈雙年展客座策展人、印尼舞蹈節聯合策展人、歐洲OnCurating策展學期刊客座主編、薩爾茲堡大學「表演藝術策展」課程策劃委員。
與談人│瑪麗・施利夫
一位劇場導演,她的創作核心聚焦於未知、被遺忘與未被看見的事物。她特別關注從未在德語劇場世界中上演過的女性作家作品。她的多媒體創作手法善於運用極簡的語言,並透過時間與空間的操控——常以慢動作——來塑造舞台感。
瑪麗在德國與奧地利的三語家庭中成長,高中時期於史瓦帝尼就讀,之後於紐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修讀劇場與表演,並在柏林恩斯特・布施表演藝術學院(Ernst Busch Academy of Dramatic Arts)攻讀導演。畢業後,她曾在柏林人民劇院(Volksbühne Berlin)擔任導演助理,與蘇珊娜・肯尼迪(Susanne Kennedy)與雅艾爾・巴塔娜(Yael Bartana)等藝術家合作。
她的作品橫跨德國、奧地利與瑞士的劇院製作體系及獨立劇場場景,曾於柏林人民劇院、Ballhaus Ost、維也納 Kosmos 劇院、科隆 Schauspiel Köln 劇院、漢堡德國劇院(Deutsches Schauspielhaus Hamburg)、慕尼黑卡莫斯皮勒劇院(Münchner Kammerspiele)、威斯巴登黑森邦立劇院(Hessisches Staatstheater Wiesbaden)及布爾格劇院(Burgtheater)上演,並受邀參加多個重要藝術節,包括德國戲劇節(Theatertreffen)、Radikal Jung 及柏林德國劇院的 Autor:innentheatertage。她同時榮獲全球十位創新藝術家之一的 CHANEL Next Prize,以及針對青年導演的 Kurt-Hübner-Regiepreis。
在 2025/2026 演季,她將推出兩部新作,包括於蘇黎世 Schauspiel Zürich 劇院首演的集體創作劇場《ARE YOU READY TO DIE?》,探討女性監禁與死刑議題;以及於埃森 Schauspiel Essen 劇院改編雪莉・傑克森(Shirley Jackson)1948 年經典短篇小說《抽籤》(The Lottery)。
與談人│露絲・柴爾茲
英美籍舞者與表演者。1984年出生於倫敦,在美國長大並學習舞蹈與音樂。2003年移居日內瓦,於日內瓦青年芭蕾舞團完成舞蹈訓練。之後,她與多位國際知名編舞家與導演合作,包括 Foofwa d’Imobilité、La Ribot、Gilles Jobin、Massimo Furlan、Marco Berrettini 與 Yasmine Hugonnet。自2015年起,她也著手進行美國編舞家露辛達・柴爾茲(Lucinda Childs,亦為她的姑母)早期作品的重製與復排計畫。
2014 年,她創立了自己的團隊 Scarlett’s,以舞蹈、表演與音樂發展個人創作。Scarlett’s 注重親密且合作的藝術過程,並致力於培養直覺與不可定義的特質。2016 年,她獲日內瓦州政府頒發獎助金與為期六個月的柏林駐村研究機會,以發展個人創作。她的第一部舞台作品《The Goldfish and the Inner Tube》,與 Stéphane Vecchione 合作,於 2018 年 4 月首演。2019 年 10 月,她在日內瓦 ADC 首演了首部獨舞作品《fantasia》,之後於 2022 年在日內瓦 La Bâtie 藝術節推出《Blast!》,並於 2024 年在洛桑 Arsenic 首演《Fun Times》。2023 至 2024 年間,她擔任格勒諾布爾國家編舞中心(CCN2 Grenoble)的駐館藝術家。
露絲目前是洛桑 Arsenic 的駐館藝術家。Scarlett’s/Ruth Childs 獲得日內瓦市政府、日內瓦州政府與瑞士文化基金會 Pro Helvetia 的共同支持(2024–2026)。
與談人│歐拉・瑪齊耶斯嘉
出生於波蘭,現居巴黎從事編舞、表演與教學工作,創作多採取對抗二元對立的姿態,而身兼舞者的她,則透過自己的身體探尋另類的舞蹈系譜學,拒絕將身體擺於傳統中心位置,以身體動作為靈魂表述語言,強調身體與靈魂是不可分割的一體。
她曾說自己感興趣的不是再現某個形象,而是創造一種能讓身體與時間共存的形式。作品曾於多個重要的國際藝術機構展出,包括巴黎Ménagerie de Verre、龐坦國家舞蹈中心、蒙彼利埃國家編舞中心、巴黎龐畢度中心、馬拉加、KANAL當代藝術中心、巴黎秋天藝術節等。於2016-2018年擔任諾曼第卡昂國家編舞中心駐地藝術家;2022年獲得由羅伯特・威爾森創立的Watermill Center藝術研究獎助金,並成駐地藝術家。2023年她為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的學生創作表演裝置作品《On Time》,並於巴黎Ménagerie de Verre首演獨舞作品《第二個身體》 (The Second Body)。
與談人│劉奕伶
©Eric Politzer
劉奕伶,臺灣當代舞蹈藝術家。曾擔任美國 Bill T. Jones / Arnie Zane Company 專職舞者,於世界各地累積豐厚的表演與教學經驗。2019年起與錄像藝術家蘇匯宇合作劇場創作《The White Waters》擔任編舞與表演,於美國紐約Performa雙年展、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以及澳洲 RISING 藝術節演出。2020年起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及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參與藝術家李明維之作品《如實曲徑》,其身影登上紐約時報以及英國金融時報版面。
雙人舞作品《而且或者...》於 2022 年獲得日本橫濱舞蹈大賽評審團獎。2022年參與法國編舞家 Xavier Le Roy 及余美華作品《Still (Life) in Taipei》。2023 年受桃園鐵玫瑰藝術節邀請創作《Game On》,同年底受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邀請於 Camping Asia 活動發表精簡版《Game On》(extract)。2024年於兩廳院新點子實驗場發表個人首支長篇作品《Turn Out》,獲得當年度台新藝術獎入圍。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