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論壇|舞動未來:給下個十年的舞蹈宣言 主要圖片
:::

論壇|舞動未來:給下個十年的舞蹈宣言

演講/講座/研討會
2025-11-16 - 2025-11-16

※ 免費參加,報名表單預計10月開放。

 

面對新技術、社群媒體文化、少子化及不斷變動中的國際局勢,舞蹈及身體教育正在面臨重新定義的契機。我們希望學院體制陪在未來十年培育出什麼樣的編舞家、舞者與表演者?本場論壇邀請編舞家及教育工作者,分享他們如何反思學院與產業體制,一起描繪下個世代的舞蹈教育藍圖。

主持人│林人中

跨足劇場、Live Art、舞蹈、視覺藝術及酷兒文化等脈絡,從事表演策展、研究及創作。2017年在北藝中心發起「亞當計畫」;2019年與北藝中心及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共同策劃Camping Asia;2023年接任臺北藝術節策展人。現同時為2025里昂舞蹈雙年展客座策展人、印尼舞蹈節聯合策展人、歐洲OnCurating策展學期刊客座主編、薩爾茲堡大學「表演藝術策展」課程策劃委員。

與談人│ 安東尼・漢密爾頓

1978年出生成長於澳洲雪梨,塊動舞團現任藝術總監。深受1980年代流行文化與音樂錄影帶的啟發,曾任職於 Lucy Guerin Inc、澳洲舞蹈劇場 (ADT),以及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駐團導演(2013-2014)。2016年前往加拿大 Dancemakers 駐村三年,以雕塑性語彙、科技裝置與群體儀式感知見長,代表作包括2019《Token Armies》、2022《Yung Lung》、2024《You, Beauty》等,透過聲音、光影、機械材料的混融語彙,將塊動舞團帶入一種後人類的身體政治領域,讓身體不只是表現工具,更是技術、社會與集體意志交匯的節點,延續團隊過往的冒險精神,提出對當代舞蹈的未來可能性與倫理想像。

與談人│塔那波・維魯拉庫

常駐曼谷的編舞家,其創作探索身體如何記錄、抵抗並揭示社會與政治力量。畢業於法政大學 (Thammasat University)電影與攝影專業的他,將編舞視為不僅是動作的編排,更是一種實踐與策略,用以質疑既有結構、擾動感知、並培養集體想像力。他的演出常常挑戰傳統框架,創造出充滿張力、互動關係與感知轉換的共享空間。

他的作品曾於多個國際藝術節發表,包括德國 Theaterformen、橫濱 TPAM – Performing Arts Meeting、德國路德維希港 Offene Welt Festival、新加坡國際藝術節 (SIFA –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GHOST:2561 與 BIPAM。他曾任巴黎國際藝術城 (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駐村藝術家,並入選柏林 Theatertreffen International Forum 研究員。

職業生涯早期,他曾獲選參與韓國–東協獎助計畫(2005)以及美國約翰・甘迺迪中心現代舞計畫(2010)。其重要作品包括《TRANSACTION》(2013)、《Hipster The King》(2014)、與山本卓呂(Suguru Yamamoto)合作的《Girl X》(2015)、《Happy Hunting Ground》(2016)、《The Retreat》(2018–2020)與《INTERMISSION》(2023)。

2024 年,他於曼谷創立 Backroom – Ritual Studio,作為一個聚焦於身體實踐、表演儀式與另類編舞研究的平台。

與談人│ 梅麗莎
Melissa Quek

新加坡藝術大學拉薩爾藝術學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University of the Arts Singapore)舞蹈與戲劇學院的主任。該學院涵蓋三個學士學位課程和三個文憑課程,範圍包括表演、音樂劇、舞蹈、戲劇製作與管理等領域。她同時領導舞蹈文憑課程,並教授「國際當代舞蹈實踐」(BA (Hons)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Dance Practices)課程,在其中結合自己作為編舞家、表演者和教育者的經驗,為學生創造並引導跨領域的合作體驗。

在 Kueh Tutus(一個致力於為0至12歲兒童創作舞蹈作品的團體)中,她創作多感官舞蹈作品,旨在激發父母與孩子的想像力。她對「身體-主體」的概念感興趣,探討舞動的身體如何思考,以及新加坡舞蹈界的發展。

她曾為《Evolving Synergies: Celebrating Dance in Singapore》撰寫關於新加坡當代舞的章節;與人合著《Improvisation Methods and Practices in Southeast Asia》中〈從節奏視角探索舞蹈即興與編創〉一章,以及《Dance On! Dancing through Life》中〈三位新加坡舞蹈先驅所實踐的「開放文化」〉一章。她對舞蹈演出的評論有時也會刊登於新加坡報紙《海峽時報》。

與談人│董怡芬

董怡芬
©Kris Kang

在多種創作語境中進行演出與編舞,包括舞蹈、劇場、電影、當代音樂與科技藝術等領域,她的藝術實踐根植於人性、社會與自然的交織與動能之中。她共同創辦「身體聚會所」平台,這是一個為年輕舞者與藝術家設計的跨領域同儕學習平台。近年來,董怡芬亦擔任大型公共藝術節與文化活動的表演節目策展人。目前為台北市立大學專任講師,並擔任「軟硬倍事」共同藝術總監。

 

主辦單位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圖片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