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神祭》虛構出一個科技結構和外骨骼無處不在的工業末世,在這個空間中僅存在有限且具科幻色感的雷射和霓虹燈照光,照射著這個奇異的世界。假設在那個科技發展到極致的未來,人類的靈性不僅會持續存在,甚至會因為外部世界的擠壓,而演化成一種更強韌、更複雜、與機器共生的全新樣貌。

由肢體編構者葉于瑄、聲響創作者鄭道元與裝置自造者蕭育禮共同規劃設計。三人將以過往跨媒材共創經驗與方式為始,與學員一同以肢體、聲響與裝置探索並回應《機神祭》的創作概念。

葉于瑄
出生臺南。肢體創作/表演者、共創、實驗研究、表演藝術實踐。擅長以意象、長時序文本描摹特定題材與人群角色。關懷在地文化、日常身體的歷史記憶與議題。從精神與肉身其形影迷離的矛盾、不安與晃動的模糊邊界性出發,於作品中不斷嘗試重朔身體物質與各式媒材碰撞的機能、脆弱與極限。
作品參與
2024臺大戲劇學系週年製作《哈姆雷特機器人》、島嶼演譯:科技藝術場域轉譯跨域共舞創作計畫以馬祖為實踐基地(I)。2021臺中國家歌劇院LAB X 藝術跨域實驗平台製作、北藝妖山盃跨域創作平台優選作品《身體拓樸學Body Topology》、2020後疫情網路平台公開影像《The Big Ocean》、科技與舞蹈《金瓶梅》、《離散通知》、2019飛舞獎創作比賽金獎作品《大魚》、《天黑》、《女人》獲獎等作品。
鄭道元
多領域藝術創作者,創作涵括實驗聲響、影像與裝置等形式。他的聲音以混濁厚重的後工業質地為基底,並與各種不同元素揉合後形塑獨特風格,試圖呈現對立共存的哲學意象,將一體兩面作為核心概念貫穿於作品。
除長年活躍於臺灣聲響場景外,他的聲音也以專輯、合輯及混音等形式發表於多國廠牌及平台,近年更將聲音美學拓展至多聲道、複合媒材及肢體劇場等領域,於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等場域呈現。
他的作品曾於多項國際活動與展覽中展出,包括墨爾本國際影展(2024)、SAT Festival(2024)、台灣美術雙年展(2022)、以及 MUTEK: Nexus Experience(2020)等。
蕭育禮
1997年出生於臺灣臺南,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原科技藝術研究所),同時為Maker Village核心成員。創作類型以聲響及動力裝置為主,聲音上探索在原音(Acoustic)與取樣(Sampling)之間轉換中的形變過程,而動力裝置以廢棄技術物的解剖學和拼貼技法作為主要研究的方向。近幾年與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共同創作時,常以機械學來思考無機物與有機物之間的關係,並尋找兩者間能如何擾動彼此。
曾參與第⼆屆JPG擊樂實驗室 Group3 《現象場 Phenomenon Field ⇌ Auditory》擔任裝置設計與製作、【廳院35 藝術行動】2057:給35年後的活存演習《練習與hiṟing溝通》聲音設計及聲音裝置,並於2023年於衛星藝廊舉辦《剖開未能腐敗的屍體》蕭育禮個展。
優惠訊息
【付費會員限定】1+1套票
2025.9.8 (一)12:00PM ── 套票售完為止
資格|完成OPENTIX綁定成癮玩家、團隊玩家
預購日起購買2025 camping asia主辦節目(A區)任一檔即享8折優惠,
並加贈任選一場付費會員獨家體驗活動(B區),可累贈。
A區 節目 |
歐拉・瑪齊耶斯嘉《洛伊・富勒:研究一下》
霍恩✕狂徒 & 馬賽國立芭蕾舞團《崩世光景》
班吉・瑞德《即席寫真》
諾埃・蘇里耶《動作以上以上動作》
塊動舞團《機神祭》
B區 活動 |
學校馬拉松(限量:50組)
《動作的腦袋、語言與身體:Noé Soulier 的身體語法實驗室》(限量:20組)
《洛伊·富勒:研究一下》:布料感知實驗室 ── 吳日云設計工作坊(限量:15組)
《即席寫真》: 找到你的行為藝術-汪正翔攝影工作坊(限量:20組)
《崩世光景》:末日前的狂舞派對 ── 楊乃璇身體工作坊(限量:25組)
《機神祭》後人類的身體政治:肢體、聲響與裝置工作坊(限量:25組)
【北藝會員限定】滿額禮
2025.9.8 (一)12:00PM ── 10.12(日)11:59PM
資格|完成OPENTIX綁定成癮玩家、團隊玩家、新手玩家
預購日起購買2025 camping asia主辦節目,票券累計結帳金額達 NT$5,400,即可獲贈「自由試煉禮包組」乙份(每人限領乙次),內含「覺醒裝備袋」及「試煉巾」各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