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劇院」首次對外開放 展現未來劇場的科技魅力
未來的劇場設備,是更小、更輕、更自動。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開春第一個活動推出第二屆劇場技術展「AI之後」,強調科技服務人文的劇場技術發展。
這項台灣首創,專注劇場科技的最新設備展,今年有超過35家專業廠商參展,近40項的技術首度在台曝光,每一展位都有新器材供民眾體驗。展覽為免費參觀,時間為3月1日12:00至18:00,3月2、3日10:00至18:00,地點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捷運劍潭站3號出口)。
亞洲最大的劇場----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超級大劇院」也將首次啟用,全長90米的舞台,在設計師與設備廠商攜手打造下,成為名符其實聲光特效秀場,民眾可以站在舞台上體驗追蹤聚光燈,專業人士更可獲得新知並測試新器材。
開幕式上,多家文化機構代表及學界人士出席,包括來自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灣戲曲中心、國立國父紀念館、臺中港區藝術中心、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等,以及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的老師。台灣技術劇場協會與中華演藝設備與數位通訊技術協會等組織也共襄盛舉,展現對劇場技術的高度重視。
開幕秀結合了先進的「3D空間自動即時跟隨系統」,展現了光線追蹤及3D空間聲音與影像的動態變化,為觀眾提供了一場視聽盛宴。此技術不僅使光線能夠隨著表演者移動而自動調整,還實現了舞台環境3D座標空間的自動測距;舞者均是來自台北城市科技大學的學生。
參展廠商均興奮表示,這次劇場技術展「AI之後」的辦理,規模與內容都展現了台灣技術劇場的實力不容小覷,不但與國際同步,更擁有在地的發展潛力。他們也希望北藝中心可以定期號召舉辦這樣的活動,以提升台灣現場演出的技術,讓民眾獲得更多更新的觀賞體驗。
自動控制與自動跟隨成為新寵兒
這次在北藝中心的第二屆劇場技術展「AI之後」,最讓人想一窺究竟的是自動控制與自動跟隨的技術運用。
傳統的追蹤燈(follow spot),由人工操作,偶有速度與位置偏離現象;這次展出的「Zactrack下一代自動跟隨系統」,使用超寬頻技術(UWB)的即時無線電追蹤,是即插即用的自動跟隨系統。演員一旦配戴上跟隨器,無須設定,燈具便立即自動感應追隨。
此項技術還搭配上自動測量的「網狀網路技術」,無需使用任何輔助工具,即可精確掌握舞台的空間細節,過去人工無法達到的角度,也能網羅。可說是使用定位系統的自動追蹤燈具。
攝影機也有自動追蹤功能。Datavideo PTC-305搭載先進的AI智能辨識追蹤功能,可以精確辨識並追蹤特定對象,實現攝影師運鏡的自然流暢效果。即使一次拍攝多人,使用者可以指定一個特定的人物進行自動追蹤,確保攝影機專注於設定的追蹤對象,避免其他不需要的物體或人物影響畫面。此類設備大量減少錄影席的設置空間,將錄影設備對觀眾的干擾降至最低。
在民眾最熟悉的音響部分,則展出「Meyer Spacemap Go系統」。這套系統透過整合多台Meyer Sound GALAXY音訊處理器,將舞台上演出的多軌音訊,即時分編成多組聲道,讓聆聽更豐富、更具現場感,是運算技術的人文運用,也等於將人聲推進另一個表現層次。
專業工作坊探討技術與劇場的本質
除最新設備展示外,北藝中心特別規劃8場專業工作坊,邀請專業技師現場進行操作及教學,包括智慧舞台控制、燈光設計、音響技術、舞台搭建、影像編輯等專業項目,目前已有265位從業人員報名。
工作坊探討高度發展的AI人工智慧對於劇場技術的影響。其中「Al與人腦的角力」,將深入了解舞台控制與自動控制的現況與未來;「AI時代的數位媒體與資安防護應用」,則討論使用AI工具時,如何兼顧資訊安全。
藝術劇場的創意嘉年華
北藝中心在展覽期間,不忘發揮創意,規劃了場館實境解謎遊戲「電波試煉」試玩版。觀眾將成為「創心人」,使用手機感應NFC貼紙進入遊戲,尋找散落於場館各處的心靈電波,解謎後預約正式遊戲上線的專屬通知。
另有文創商品快閃店「TPAC LOOP IN」,以「球、波、摺」進行設計,無人店面新型態,將提供民眾數位互動新體驗。
更多臺北表演藝術中心2024劇場技術展「AI之後」相關資訊,請見
北藝中心官網: https://tpac.org.taipe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pac_tw/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
Google請搜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2024 劇場技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