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媒體
- 2025.01.02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首推「北藝嚴選」系列 觀眾首登超級大劇院沉浸體驗 六國藝術家齊聚 五大必看作品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於2025年盛大推出「北藝嚴選」系列,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藝術家和其作品,包括德國藝術家郭貝爾(Heiner Goebbels)《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法國編舞家夏瑪茲 (Boris Charmatz)《自由大教堂》、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女先知》、波蘭導演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Łukasz Twarkowski)《共和國》、黑眼睛跨劇團《末日前的冬之旅》等,五部充滿實驗性與深度內涵的劇場作品,探索人類存在的本質、社會的變遷以及未來的可能性。50公尺深度舞台,超劇場感官體驗 德國藝術家郭貝爾(Heiner Goebbels)的《每件發生了,還要發生的事》,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歷史切片的大舞臺,也是北藝中心大劇院舞臺首度全面展開演出,利用50公尺的舞台深度,為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敘事提供了壯觀的背景。 作品的靈感來自於捷克作家奧雷尼克(Patrik Ouředník)的著作《20世紀極簡歐洲史》、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的反歌劇觀念及歐洲新聞台(Euronews)的節目「不予置評」(No Comment)。郭貝爾讓舞臺上音樂家、舞者、文本錄音和影像的交織登場,各自呈現20世紀的大小事件,看似混亂的場景,觀眾卻能在觀賞過程中,自行組織細碎的歷史線索,替眼前所見設定新的情節,同時沈浸在郭貝爾打造的感官場景裡。夏瑪茲任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的首部作品《自由大教堂》 法國編舞家夏瑪茲(Boris Charmatz)的《自由大教堂》,是一部在教堂裡用身體追求自由的舞作,也是他擔任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後,為該團打造的首部作品。 這部2023年在德國內維吉斯的聖瑪麗大教堂首演的舞作,夏瑪茲將教堂轉化為一個充滿力量與美感的舞台,作品一開場,26位舞者集體奔跑與歌唱,形成身體與聲音的巨大漩渦,當舞者們突然靜止並停止歌唱,乍然的靜默成為空間裡壓迫性的存在。為了能在臺北重現同樣的臨場感,夏瑪茲決定將觀眾移動到大劇院舞台上,特別搭建具十字架意象的環形觀眾席,觀眾可近距離感受舞者的呢喃、禱告、咒罵等細微動作,及群舞的震撼。AI演算和命運預言,威廉‧肯特里奇《女先知》 2024年五月,臺北市立美術館為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舉辦的個展引起廣大的迴響。劇場作品《女先知》集結他眾多才華,打造一場融合音樂、動畫與裝置藝術的跨界盛宴。以希臘神話庫邁女先知希比爾(SIBYL)的故事為靈感,傳說中希比爾會在橡樹葉上寫下人們的命運,但一陣風將這些葉子吹散,使祈求先知的人們永遠無法獲得自己命運的答案。 「你的命運將被揭曉,但你卻無法知曉。」肯特里奇道出人類對未知的恐懼與渴望,同時嫻熟地運用他標誌性的素描定格投影、動態投影、機械裝置、動態雕塑,及鋼琴伴奏與男聲聲樂合唱。南非爵士鋼琴家凱爾‧謝帕德(Kyle Shepherd)與合唱作曲家恩蘭拉‧馬蘭古(Nhlanhla Mahlangu)攜手創作,融合古典與現代音樂元素,塑造出一種全新的聲音,既有傳統的深度,也有現代的表現力。因此榮獲2023年獲勞倫斯·奧立佛獎(Laurence Olivier Awards)的傑出歌劇成就獎(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Opera)黑眼睛跨劇團《末日前的冬之旅》,古典與爵士的絕美撞擊 臺灣黑眼睛跨劇團的新作《末日前的冬之旅》,以全新角度重新編創作曲家舒伯特的經典藝術歌曲《冬之旅》,並與當代社會議題緊密結合,在音樂上大膽創新,讓不同背景的觀眾都能享受到這部作品的魅力。 舒伯特的《冬之旅》,描述一名孤獨旅人的心靈之旅,在漫無目的的旅程中,追憶愛情也思索人生,黑眼睛跨劇團重新詮釋《冬之旅》,是對經典的致敬,也是對當今社會的深刻反思,並試圖探討人類在面對末日危機時的內心世界。 演出共有兩種版本,一是古典原版,由男中音趙方豪深情演繹,忠實呈現舒伯特原曲的優雅與深邃,爵士版則是由歌手林理惠與薩克斯風演奏家謝明諺全新編曲,鄭順聰台語轉譯的《冬之旅》歌詞,勢必展現屬於臺灣的獨特。期間限定的6小時烏托邦《共和國》 於「超級大劇院」獨立建國 波蘭導演盧卡斯·塔沃柯夫斯基(Łukasz Twarkowski)聯手立陶宛國家劇院的《共和國》,將首度打開北藝中心超級大劇院,嘗試打造一個充滿實驗性的烏托邦國度。在這場為期6小時的沉浸式體驗中,觀眾將穿越一場結合展覽、表演、裝置藝術的狂歡派對,感受絕對的自由與狂歡。 《共和國》是一個擁有DJ、舞池、廚房、酒吧、桑拿房、拖車與太空船的自由國度,運用電子音樂、錄像藝術和現場表演,觀眾如同置身於一個平行宇宙,體驗一個虛構而令人嚮往的烏托邦。觀眾完成入境手續後,將成為「烏托邦」的公民,可以自由穿梭於不同的場景,近距離感受表演者的熱情;也可選擇待在一個角落靜靜觀察一切,無論以哪種方式參與,都能在這場狂歡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北藝學院 2025 年登場!跨領域講座開啟藝術新視野 2024年臺北藝術節推出以藝術家為主體的「北藝人物」及深度解析作品的「北藝筆記」講座,將在2025年納入籌備中的「北藝學院」。同時也為嚴選節目規劃系列的深度講座,包含美國密西根大學神經科學博士、班多鈕手風琴演奏家李承宗開設3堂音樂與心理課程,數位傳聲製作總監吳家恆及爵士樂手謝明諺將共同開設《冬之旅》與爵士樂的課程。而藝術家郭貝爾也將在2025年1月9日開設線上直播講座,分享他的創作歷程。詳細資訊,請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網。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購票請上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pac_tw/圖:《女先知》是一場結合視覺與聽覺的藝術盛宴。威廉·肯特里奇運用動態投影、舞蹈和機械裝置,將希臘神話中的女先知形象生動呈現。透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與命運的探索,作品引發觀眾對自身存在的深層思考。(©Stella Olivier,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 2024.12.26洪唯堯《落地前六釐米》在失衡中尋找平衡的馬戲詩篇劇場導演洪唯堯首度挑戰執導馬戲作品,推出全新作品《落地前六釐米》,從空中飛人表演者落地時的六釐米可能遇到的變數為出發點,將哲學思維融入馬戲,透過大型道具、多媒體技術和極具挑戰性的動作設計,打造了一個充滿張力的舞台空間,邀請觀眾一同感受在失衡中尋找平衡的過程,一場屬於生命與用氣的探索。馬戲是關於生命、選擇和勇氣的探索 洪唯堯表示,他受到德國哲學家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將人比喻為「走鋼索的人」影響,「這一端是動物,另一頭是超人。我們不斷地在成為超人的路上行走,過程充滿危險和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生命充滿了無限可能。」 為此,洪唯堯創作時自尼采延伸至空中動作表演者的最後關鍵調整階段「六釐米」,這短短的落地距離充滿了不確定性,也決定了動作的成敗,「調整好可以完美落地,沒有調整好,可能會摔倒;我想要探索的是,在成功落地前的決定性瞬間,充滿了緊張、期待和不確定性,以及面對不確定性時,人們的掙扎、搏鬥和不服輸的精神。」失衡的舞台,是生命的縮影 洪唯堯近年打造多部廣受歡迎的沈浸式劇場作品,他十分看重劇場的當下狀態,那樣的未知令人著迷,而他認為,馬戲又比劇場更當下,有更多未知的當下,他也邀請不同領域的表演者如:舞者、運動員、演員等加入演出,擴充身體表演的豐富度,「馬戲最迷人的是發生在當下的一切,那種不確定性,甚至比戲劇還要當下。這些表演者有不同的背景,呈現出一個多元化的舞台,讓觀眾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落地前六釐米》演出充滿了失衡和未知,大型電風扇、網球發射機,都是舞台上的干擾者,表演者的肢體表現和反應,讓每一次演出充滿了當下感與獨特性,洪唯堯說,這種掙扎、和當下搏鬥的過程,是演出中最真實、最動人的段落,觀眾也能感受到表演者身體和心靈的極限挑戰,隨著表演者的動作而緊張、興奮,甚至會為他們捏一把汗,強烈的參與感,讓觀眾與表演者之間有獨特的連結。 洪唯堯表示,這次的創作很特別,他不想讓馬戲演員演戲,也不想讓舞者做馬戲。而是讓表演者在同一個舞台上,以各自擅長的方式表達,藉此呈現獨特的表演藝術魅力。《落地前六釐米》將於12月28、29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演出。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購票請上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pac_tw/圖:《落地前六釐米》從空中飛人表演者落地時的六釐米可能遇到的變數為出發點,表演者的肢體表現和反應,讓每一次演出充滿了當下感與獨特性(©攝影-張震洲,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 2024.12.22從廢棄到非凡,藝術重生與環境對話 藝術家薩魯斯特里 ,以「保麗龍」書寫詩意的物件劇場義大利藝術家安德里亞.薩魯斯特里 (Andrea Salustri)於國際上火紅的作品《保麗龍》 (Materia),以常見的物品保麗龍為主角,透過物件劇場的形式,重新審視人類與物件的關係。薩魯斯特里表示,從最初的實驗性探索,到逐步建立表演順序的過程,以及他與保麗龍之間發展出的特殊情感連結,他表示,呼籲觀眾重新思考人類與環境、與物件之間的互動方式,並從廢棄物中看見美感。從街頭藝人到當代藝術家 跨界創作的獨特視角 薩魯斯特里將保麗龍發展成一個有生命力的角色,原本沒有生命的保麗龍,在薩魯斯特里的巧思下像是一個有思考、有行動力的生命。在表演過程中,觀眾的注意力會逐漸從操控物件的人,轉移到操控的行為本身,最後聚焦於被操控的物件。薩魯斯特里來自義大利羅馬,曾是街頭藝人,擅長接觸式雜耍和火焰操控。擁有羅馬大學哲學學位後移居柏林,深入鑽研當代舞蹈。在柏林舞蹈工廠和柏林大學舞蹈中心接受專業訓練,並曾獲2018-2019年歐洲未來馬戲計畫獎。保麗龍的無限可能 探索物件與人類的關係 薩魯斯特里表示,在創作這部作品之前,他對保麗龍並沒有特別的看法。最初選擇保麗龍作為創作材料,是因為他從馬戲團表演轉向舞蹈後,開始嘗試將舞蹈的技巧應用於日常物件。並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保麗龍具有許多可能性,因此決定深入探索。 隨著他不斷地實驗和探索,對保麗龍的看法也逐漸發生了變化,薩魯斯特里表示,他發現保麗龍雖然是相對便宜的包裝材料,但是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可塑性。他透過操控保麗龍,創造出各種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並賦予保麗龍一種生命力。 在創作過程中,薩魯斯特里與保麗龍建立了一種特殊的情感連結。他開始欣賞保麗龍的獨特之處,並試圖在看似平凡的材料中發現美感。他認為,「人類可以與非人類的物件產生共鳴,就像我們會對陪伴我們多年的物品或具有特殊意義的物品產生情感依戀一樣。從丟棄到藝術 重新看待日常物品 薩魯斯特里表示,作品《保麗龍》裡試圖重新思考人們與環境的關係。他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以物件為基礎的環境中,我們與物件的關係往往是基於使用和經濟價值。」他希望透過作品賦予被丟棄物品的價值,並挑戰觀眾對日常物品的固有看法。 薩魯斯特里表示,他對保麗龍的看法經歷了從漠不關心到產生興趣,再到發展出情感連結的過程,也讓原本使用完畢就被當作保麗龍廢棄物的保麗龍,轉變成具有藝術價值和表現力的媒介。 值得一提的是,表演中使用的保麗龍皆會收集並運回位在柏林的公司,由大麥蟲的幼蟲消化後製成堆肥,而一部份的保麗龍殘餘物也會轉化成系列藝術品巡迴展出。演出將於十二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登場。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購票請上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pac_tw/圖:義大利藝術家安德里亞.薩魯斯特里 (Andrea Salustri)於國際上火紅的作品《保麗龍》 (Materia),以常見的物品保麗龍為主角,透過物件劇場的形式,重新審視人類與物件的關係
- 2024.12.22不一樣,才精彩。 「問題兒童」們的浪漫表演革命由北藝中心2023年馬戲棚計畫延伸出來的自製作品《身為問題兒童的我,從一出生就成為這個美好世界的慢性病》,將在本週登場,這部作品邀請陳武康和周伶芝擔任創作概念,並和表演者王健銘、朱宸祐、吳政穎、陳宥任和黃翊共同創作,他們一起探討「馬戲」的本質,從「問題兒童」這個命題為出發點,追溯作為表演者,一路在追求完美過程中所面臨的掙扎與挑戰,並實踐他們作為藝術創作者的大膽、浪漫且實驗的奇想。王健銘:在《問題兒童》中探索表演的無限可能 熱愛馬戲的表演者王健銘,畢業於北藝大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他在《問題兒童》中,將身體視為接收器,透過與物件的互動,探索表演的無限可能。他認為,大型物件直接影響身體姿態,而小型物件則能創造獨特的節奏。他特別享受在失敗中尋找創作靈感,例如在丟接物件時,關注物件掉落瞬間身體的變化。 與其他四位創作者的合作,也讓王健銘深刻體會到「肉身先行」的創作方式。他表示,透過長時間的排練,大家建立了深厚的默契,並在過程中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火花。他特別欣賞其他創作者精湛的技巧,並從中獲得許多靈感。 王健銘認為,與觀眾保持適當的距離是表演的關鍵。他喜歡在表演中與觀眾互動,甚至不介意挑戰觀眾的界限。他強調,誠實地面對自己,探索內心深處的想法,是創作的原動力。朱宸祐:從問題兒童到舞台上的舞者 朱宸祐曾經當過廚師,綽號也叫廚師,2015年就讀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時,開始學習與接觸馬戲表演。他表示,從小就是個「問題兒童」,經常在傳統教育體制下感到格格不入。他回憶起學生時代,因學習障礙和個性叛逆而常被老師貼上標籤,但他在表演藝術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在《問題兒童》這個作品中,朱宸祐以雜耍道具「圈」為媒介,探討他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戰。他提到,在學習雜耍的過程中,他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但他從未放棄。他將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與他在傳統教育體制下的反抗精神連結起來。 朱宸祐認為,希望透過他的表演,打破傳統的表演標準,讓觀眾看到表演藝術的多元性和可能性。在與其他創作者的合作中,朱宸祐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他表示,創作過程中大家會互相激發靈感,共同探索表演的無限可能。黃翊:與扯鈴共舞,探索自我與表演的邊界 以扯鈴為專長的表演者黃翊,從小就對扯鈴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在傳統教育體制下,他卻被貼上了「問題兒童」的標籤。然而,正是這種與體制的衝突,讓他更加堅定了對表演藝術的追求。 在《問題兒童》裡,黃翊以大量的扯鈴為媒介,探索他與物件、與世界的關係。他將這些年累積下來的扯鈴,視為自己成長的見證,並透過與它們的互動,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經驗。 黃翊表示,他希望透過這個作品,讓觀眾看到物件背後的故事,以及表演者與物件之間的情感連結。陳宥任:在灰色地帶尋找自我 陳宥任畢業於台灣戲曲學院,表演跨足行為藝術、戲劇、舞蹈、馬戲,擅長默劇小丑,他表示從小也因為與眾不同而被貼上「問題兒童」的標籤。他將過往經歷轉化為藝術,探索自我認同與社會期待之間的矛盾。 這次他以布拉圈為媒介,呈現一個遊走在灰色地帶的自我。他試圖擺脫傳統雜耍技法的束縛,透過肢體和空間的運用,傳達出內心的掙扎與困惑。 陳宥任表示,藉由這個作品,他希望能和那些曾感到格格不入的人產生共鳴。他認為,每個人都曾因與社會期待不符而感到迷惘,但這並不代表這樣不符合期待是錯誤的。吳政穎:以棍子說故事,探索表演的可能性 吳政穎來自高雄,最初以火舞、街頭表演開啟了他的演出旅程,他畢業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現在從事馬戲創作和劇場表演。吳政穎表示,他從小熱愛陣頭,並將這種熱情延續到對棍術的鑽研。在《問題兒童》這個作品中,他以棍術為核心,發揮想像力探索不一樣的表現可能。 吳政穎認為,馬戲表演在展現技巧之外,也傳達了自我,他希望透過這個作品,將自己多年來對棍術的理解和情感傳達給觀眾,也會加入一些實驗性的元素。他希望觀眾能夠從他的表演中感受到他對表演藝術的熱情和對生命的獨特見解。《身為問題兒童的我,從一出生就成為這個美好世界的慢性病》演出將在12月13日、14日登場,地點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購票請上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topic/1786234540375265280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pac_tw/圖:演員大合照,由左至右依序為吳政穎、陳宥任、朱宸祐、黃翊、王健銘( @攝影- Paul Chao,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 2024.12.22銀河集會馬戲作品《超展開》,在崩塌的世界中尋找希望臺北表演藝術中心2024馬戲節本周迎來法國的馬戲團體「銀河集會」,帶來震撼人心的作品《超展開》。這齣作品營造一個正在崩解的世界,透過精湛的馬戲技巧、獨特的舞台設計和充滿各種超展開的情節,探討人類在面對崩塌的環境時,如何展現出驚人的韌性與創造力。 銀河集會自2015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將馬戲藝術與當代議題結合,他們持續發展「情境雜技」,也就是將馬戲技巧與特定的情境結合起來,身體面對不同情境或突發狀況所做出即時反應,如:在結冰的路面上保持平衡以避免滑倒;進而創造更具深度和意義的表演。超連結電影,非線性敘事的視覺盛宴 銀河集會的作品《超展開》也體現了「情境雜技」;他們在作品中打造一個崩解和毀壞的世界,並使用大量的布景和機械裝置來呈現紛亂的世界觀,沒有預設的敘事框架,而是通過即興的方式對各種不可控的情況做出反應,展現每個人在面對分崩離析的環境時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舞台上的每一塊場景都充滿了巧思,每一段表演都充滿了即興的元素。表演者在這個不斷崩塌的環境中,以精湛的雜技技巧和豐富的表情,展現出人類在面對困境時的勇氣和智慧。 《超展開》的創作靈感來源於「超連結電影」(Hyperlink Cinema)概念,這是一種非線性敘事的電影概念。他們在演出中使用移動的牆面布景,在大劇場中又誕生出各種小劇場,並通過這種方式在各個故事之間進行快速地切換,如同電影場景的轉換。以音樂來抵抗世界,在混亂中尋找秩序 音樂在銀河集會的作品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認為,音樂是身體的一部分,也是肢體開發的一環。他們在舞台上使用麥克風收錄聲響,如:輪子滾動和機械運作的聲音,並將這些聲音放大,以強調作品概念。還有一首法文歌曲的日語和義大利文版本,並以卡拉OK形式共同演唱,以此作為抵抗分崩離析的世界的一種方式。 銀河集會對當代馬戲發展,創始成員之一馬蒂厄.布萊頓(Mathieu Bleton) 表示,當代馬戲已經發展出不同的形態和形式,並納入社會議題,讓馬戲的概念也變得更加流動和具有彈性。演出將於十二月十四日、十五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登場。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購票請上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pac_tw/圖:《超展開》是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精湛的馬戲技巧、獨特的舞台設計和充滿創意的道具運用,將帶給觀眾無與倫比的感官體驗。(©攝影-Martin Argyroglo,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 2024.11.28有關今日(11/29)臺北市議會議員關心本中心處理同仁陳情職場不法侵害案件之回應有關今日臺北市議會,議員對本中心處理同仁陳情職場不法侵害案件之關心,本中心發表聲明如下:有關此霸凌案之調查程序皆係依相關規定辦理,本中心對於同仁的需求,一直秉持關懷的方式給予協助。王文儀董事長依此原則與本中心人事主管共同與當事人進行關懷會談。對於今日此事件的呈現,本中心感到非常遺憾,王文儀董事長及本中心將全力配合文化局後續調查。本中心在藝術的道路上,將持續以人文關懷的精神前進,並衷心感謝各界的支持與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