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您的瀏覽器看起來不支援 ✪ Javascript ✪ 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 ✪ Javascript ✪ 狀態
:::

泰國當紅導演維帢亞・阿塔瑪代表作《曼谷公寓》 從公寓的吶喊 剖析社會底層的生存困境

泰國當紅導演維帢亞・阿塔瑪代表作《曼谷公寓》 從公寓的吶喊 剖析社會底層的生存困境 主要圖片

  泰國當紅劇場導演維帢亞・阿塔瑪(Wichaya Artama)代表作《曼谷公寓》,即將於本周末在2024臺北藝術節登場,公寓裡的故事正是微型的社會縮影,維帢亞藉由戲劇剖析社會底層的生活困境,觀眾在看戲過程中不斷解謎,探尋角色之間的真實關係,這部作品不僅是藝術創作,更是一面反映泰國社會現況的鏡子。

  《曼谷公寓》以公寓為場景,透過兩男、兩女角色,在關係上做模糊化處理,引發觀眾無限遐想。維帢亞指出,他的靈感來自邪典電影(cult movie),並將其與泰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進行了類比。他覺得「在泰國的生活很像邪教,充滿民眾深信和尊崇的東西,然後確實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在這樣看似平凡的生活中,隱藏著權力鬥爭、社會壓迫、以及個體的孤獨與無力感。

  於是觀眾可以看到:一邊是國家廣播穿透整棟公寓播放著新聞、傳統音樂和國家大內宣,另一邊是女人談論著人生與生命。但在劇情走向裡無法判斷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朋友、是兄弟姐妹或父母子女,保有一種模糊地帶與開放關係,吸引觀眾看戲時去探究其間關係與狀態。

權力、社會與個體角力,從泰國社會縮影到劇場裡的社會抗爭

  臺北藝術節策展人林人中表示,劇名的泰文原文有提到「家」和「國家」的字詞,最初是2013年維帢亞在自家公寓創作和呈現,類似臺灣的公寓聯展。林人中指出,「出生於1985年的維帢亞,如同我們的太陽花世代,他們也有自己的學運世代,他是屬於年輕的學運世代劇場導演,他也想要批評國家、政權、暴力和不自由,透過藝術創作把他們的生活樣貌呈現給觀眾,因為整齣戲的場景就是在家裡,所以在家裡都在做什麼,就演什麼給觀眾看。」

  維帢亞提到,這部作品最初上演時,與2014年泰國政變的時間點十分接近,社會處於一種轉變的氛圍中,許多人因為害怕轉變,努力維護傳統。「在那時候的演出中,國家、宗教和國王這三大支柱被轉化為更複雜的概念,並在劇中以廣播、對話等形式呈現,表達了對泰國現狀的深刻思考。」

雙面舞台的各種可能性,隔一層珠簾,打破劇場第四面牆

  特別的是,這次演出的版本採雙面台演出,中間以珠簾分隔,觀眾會在其中一面看演出,無法看到另一面珠簾後的演出,也因此,每一次的觀看都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和不同的劇情解讀。而這樣的舞台設計,也是順應當時的時局狀態調整而來。

  2013年在公寓演出時,觀眾可透過窗戶看另一個房間;2023年在歐洲與布魯塞爾國際藝術節(Kunsten festival des arts)共製重演時,兩個舞台被置放在同一個舞台,中間加上珠簾,觀眾坐在兩端看戲,反映了導演對當時社會政治時局的感觸。根據維帢亞的觀察「政治是一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循環,且無法探究其走向和發展。」

  林人中表示,這部作品非常有重量感,「從十年前的製作看到現在,導演如何看待泰國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轉變,重新凝視自己社會的過往,也是認識泰國一個重要的管道。」《曼谷公寓》將於八月廿四、廿五日在臺北水源劇場演出二場,此外,在八月廿二日於北藝中心太陽廳還有一場「北藝筆記」講座,由維帢亞以《聚焦東南亞—撒哇滴咖!泰國當代劇場》為題,親自為觀眾解析與當代社會運動同步發展的泰國當代劇場演進。相關訊息請詳見北藝中心官網。

 

北藝中心官網:https://tpac.org.taipei/
購票請上OPENTIX:https://www.opentix.life/event/1790231933543718913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PerformingArtsCenter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pac_tw/

(圖片:© Anna van waeg,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