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寫真》:當照片開始表演 –記憶脆弱與時間疊影
文字|黃鼎云
記憶從不是一個靜止的檔案櫃,每一次回憶都是一種重構。每一次重新想起都與當下的情境重新拼湊得到新的詮釋與理解。
記憶的本質本就帶有「缺陷」,它會失真,會被扭曲,也會被重新詮釋與理解。在後製特效與AI生成尚未廣為應用之前,多數時間攝影機所捕捉到的,往往被視為相對客觀的真實,誠懇地記錄下世界上某個角落的一段時間。
Benji Reid 的《即席寫真》(Find Your Eyes)乍看是攝影棚裡的拍攝現場。我們見證著一個個瞬間如何被擷取與製造。表演者的身體在燈光下靜止,攝影師的在尋找那唯一的瞬間。對觀眾而言,我們既看到照片的生成,也看到照片之外那些被忽略的縫隙。調整姿勢的片刻,放鬆喘息的空白,等待下一次閃光的靜止,這些過程只有現場觀眾能體會。它們像是記憶的前奏與尾聲,被相機排除卻仍在空氣中徘徊。然而我們也明白,影像從來不是中性的,它永遠帶著角度、選擇與排除。在這樣的凝視裡,每一次影像的顯現,都是一個被製造、被選擇、被框定的過程。它不是單一的真實片刻,而更像記憶本身,不斷被篩選與重新擺置。
一張照片或一段影像所能引動的,更像是一種催化劑,將環境感官與身體經驗交織在一起,構成記憶的形狀。觀眾在《即席寫真》中並非只是觀看照片,而是親眼目睹影像及其記憶如何被誕生。當影像被捕捉下來,它不僅屬於表演者與攝影師,也屬於所有在場的眼睛。


心理學家 Endel Tulving 曾提到,自傳式記憶雖帶有時間標記,但這些標記並非線性的,而是由場景、氣味、聲音與身體姿態拼湊而成。當我們回想某一瞬間,往往不是因為時鐘的刻度,而是因為那瞬間被環境與感官纏繞。一張照片因此看似靜止,卻是帶著時間厚度的感官場域。
時間雖在照片裡被凝固,記憶卻以疊加的方式延展。每一次觀看照片,我們不僅看見被凍結的姿態,也被帶回那個環境,那個氛圍,那段共同的等待。Benji Reid 曾自述自己的作品帶有部分儀式、部分攝影、部分祈禱的特質。換言之,影像是一種再生產的記憶,也是一種再度凝止的過程。而觀眾在觀看的同時,也疊加上屬於此刻的經驗與記憶。《即席寫真》因此既屬於此刻,也屬於過去,更屬於觀者心中不斷被更新的當下。時間在這裡不是線性的,而是如同水波般一層層擴散,把環境身體與觀看都拉進記憶的漩渦。
記憶同時也是脆弱的,它在時間與情境中不斷被重新排列,這種不穩定恰恰成為我們理解自身的方式,也是重構與再造的總合。Benji Reid 以攝影作為編舞的方法,將身體偶爾置於漂浮與角力的邊界。這些姿態看似瞬間的定格,卻同時是敘事的開口。

或許對 Benji Reid 而言,攝影不是單純的捕捉,也是表演性的延伸,並深深連結他作為黑人男性的身份經驗。身體的懸置與跌落,疾病延伸的具象意象,也呼應自身延伸到黑人社群長期在歷史與社會中所處的境地。這些影像不僅是個人經驗的反映,更讓觀者觸及可被共享的歷史與集體的脆弱。《即席寫真》不只是關於影像如何生成,而是如何透過生成影像揭示脆弱、凝視脆弱,把個人的身體經驗轉化為記憶的身體。它讓我們看見記憶的脆弱與身份的脆弱在舞台與截取的瞬間中相互呼應。
我們早已生活在影像泛濫的年代,照片的魔力或許已不如過去強烈。影像成為一種即時的消耗品,我們不再凝視它,而是將它視為理所當然,用來構築自身認知與記憶的堡壘。今天的我們反而傾向不活在當下的經驗裡,依賴後來的與他者的紀錄來評價經驗。這些片段與定格被重塑後,早已成為自身偏好的記憶組成部分。
在這樣的語境下,《即席寫真》彷彿是一種抵抗。Benji Reid 要求我們凝視那張由不同元素雕塑出的瞬間,它不是隨手可得,而是需要呼吸等待與共同見證的生成。這讓影像重新獲得了一種儀式感,它不再是廉價的檔案,而是一個事件。對觀眾而言,看見這樣的影像,也等於在劇場裡再次感受影像曾經擁有的重量。
Photo by Benji R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