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生態一樣思考
2023亞當計畫回歸實體年會!
重新開展實體的國際交流集會,讓人與事物的互聯網共同效力成為一種身體網絡。因此,亞當計畫邀請大家一起思考後疫情時代的文化生產,以及藝術機構該如何以生態思維的角度運行。
今年的亞當計畫以「像生態一樣思考」為策展主題,透過當代表演的途徑,提出轉換世界觀與生態藝術的可能性。
亞當計畫的重點單元「藝術家實驗室」由臺灣第一民族視覺藝術家林安琪Ciwas Tahos和表演藝術家陳塵攜手客座策劃,以「流動的秘蜜」為命題,從水和海洋政治中學習。藝術家蘇羅爾.達拉比(Sorour Darabi)[伊朗/法國、德國]、角林.芬奇(Gok-Lim Finch)[澳洲]、丹尼爾.赫爾曼(Daniel Hellman)[瑞士]、謝杰廷[臺灣]、卓家安[臺灣]、維克多.金城(Victor Kinjo)[巴西]、林瓊(Quỳnh Lâm)[越南]、松本奈奈子(Nanako Matsumoto)[日本]、普朗索敦.歐克(Prumsodun Ok)[美國/柬埔寨]、關優花(Yuka Seki)[日本]、娜塔莎.通蒂(Natasha Tontey)[印尼]與路易.札克尼爾(Louie Zalk-Neale)[紐西蘭]將來臺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集體駐地研究,針對酷兒生態學的概念,探索生態系統與原民知識的多樣性。透過藝術家的駐地發現與分享,將為亞當計畫年會揭開序幕。
亞當計畫的「新作探索」單元持續支持藝術家在跨文化對話中的研究與創作。余美華和董怡芬的《媽與她與他與它:媽組人生》將母性和他者身分作為表演方式,展現成為母親的一種生態系統;吳其育和鄭文琦在《南方宇宙生存指南》中,重新審視深藏的臺灣歷史,探討臺灣的國族意識形態如何在二十世紀殖民過程中被形塑出來;新生代藝術家列嶼維杰(Leu Wijee)與石田ミヲ(Mio Ishida)、洪瑋翎的共同合作計畫《博物館II:羈》,把藝術家的身體視為一座博物館,將身體的展示空間視為自然的一部分。
亞當計畫年會將與2023臺北藝術節串連,一同呈現由拉泰.陶莫帶來的專題講座《Faiva Haka-文化行動的藝術》,以及幾件與生態關鍵字息息相關的作品《脫殼》、《太陽與海》、《海洋島嶼礦山》、《蝙蝠盛宴》、《百葉》、《玉山是一個處理器》。
同時,今年臺北藝術節推出的全新策展駐地研究計畫《流行群島》,將由來自印尼日惹的舞蹈策展人及戲劇構作海莉.米納提(Helly Minarti)帶領、吉諾(Ginoe)、瓦旦.督喜和上原沙也加(Sayaka Uehara)共同探索海洋思維,並於亞當計畫年會呈現他們的研究成果。
像水、像島、像樹、像蜂,像生態一樣思考,承認生態系統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