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人力車夫電音共舞 剛果編舞家用身體說故事
2023臺北藝術節於本週六(5日)熱鬧揭幕,今年的主題為「萬物運動 Dancing Ecosystems」,首週登場的是來自南非與剛果民主共和國藝術家帶來的舞蹈演出,帶來嶄新的南方視野觀點。由《我們腳踩無敵風火輪,五光十射你的路,與魔鬼共舞在1820》(以下簡稱《無敵風火輪》)打頭陣,來自南非的編舞家羅賓・奧林(Robyn Orlin)大膽將人力車搬進劇場,結合生猛狂放的原民女性電音Live。另一位是剛果編舞家福斯坦.林耶庫拉(Faustin Linyekula)的《我的身體.我的檔案》,他自稱為「說故事的人」,以身體述說家國苦難與壓迫的權力關係,透過身體闡述殖民歷史。
策展人林人中表示,所謂的「南方」指的並不是「東南亞」,而是南半球的非洲及南太平洋島嶼。生活在北半球的我們,比較少關注南半球。當非洲的藝術家闡述他們的歷史,或重新認識他們自己文化的時候,其實也提供一面鏡子,讓我們能夠看見自己的過去跟現在。
《無敵風火輪》繽紛生猛 宛如現場演唱會
《無敵風火輪》調性明亮歡愉、感染力強大。編舞家羅賓・奧林處理殖民議題的手法顛覆對倡議的刻板印象。舞作結合南非祖魯文化及電子音樂,開場的表演者以人力車夫的角色現身,過程展現祖魯語的演唱及非洲舞蹈的文化力度,以靈活、輕巧且富有幽默感的方式探討「黑人服務白人、奴隸服務殖民主」的當代意義。
南非在20世紀初出現的人力車服務原為解決英國在當地的糖業交通問題,彼時大多由祖魯人拉車服務白人。人力車作為殖民統治象徵的同時,卻意外展現本土文化的生命力。車夫以誇張的羽毛和牛角頭飾、部落圖騰的外衣混搭皮革與流蘇裝飾車輛外觀,無論坐在車上或在路旁觀看,都像是一場華麗又歡騰的街頭表演秀,到1960年代甚至成為南非官方認證的重要觀光資產。
編舞家羅賓・奧林身為一位白種南非女性,將這段特殊歷史編入舞作。她來自立陶宛的猶太人家庭,流亡到南非,創作主題關照南非社會,特別是黑人族群的殖民、恐同、愛滋、貧窮等議題。本次來臺演出的當代非洲舞團「動動舞職業舞團」(Moving into Dance Mophatong)是南非最資深國寶級舞團,結合南非當代音樂團體uKhoiKhoi令人嘆為觀止的歌聲,在音樂風格上含括了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合唱)、電子迷幻、非洲特有的音樂節奏等,呈現爆炸性的效果。在歐洲巡演時,結尾幾乎是全場起立,台上台下一起跳舞,受媒體高度盛讚 。
《我的身體,我的檔案》回家重拾生命力量
1974年出生的剛果編舞家福斯坦.林耶庫拉(Faustin Linyekula)則以作品《我的身體,我的檔案》用身體述說家國苦難與殖民史。剛果自1960年獨立後,因政權更迭陸續更改國名為剛果共和國(1960-1964)、剛果民主共和國(1964-1971)、薩伊共和國(1971-1997)、剛果民主共和國(1997至今)。
福斯坦.林耶庫拉在他23歲的某一天,被告知未來需要以不同的方式稱呼自己的國家,成為他創作的啟蒙,他自述有一種感覺逐漸浮現:「只有我的身體沒有對我撒謊。」,進而開始探問自己的身份與認同。
《我的身體,我的檔案》維持一慣的基調,透過「向身體提出問題」,傳達壓迫的權力關係。同時回顧了二十年的創作成果,及在家族故事中缺席的女性。他邀請知道如何與木頭對話的知名雕塑家Gbaba為作品製作雕像,將已故祖先的能量注入雕像中。
藝評人周伶芝指出,福斯坦.林耶庫拉在身體書寫上與觀眾溝通,透過音樂吟唱,還有雕塑的木頭身體,去隱喻看不見的祖先靈魂。透過身體的儀式,把過去在官方歷史裡缺席的女性,召喚到劇場裡。例如:舞作裡與木頭雕塑之間細微的互動,試圖靠近缺席已久的家族女性,殘留在身體的各個角落。
兩檔來自非洲的節目,帶來截然不同的視野與文化,讓身在臺灣的觀眾能夠更靠近南半球的觀點。羅賓.奧林與動動舞舞團《無敵風火輪》將於8月5、6日14:30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演出。福斯坦.林耶庫拉《我的身體,我的檔案》將於8月5日19:30、6日14:30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演出。購票連結:https://tpacplayer.org/xrm3m,詳細購票方式及活動資訊請以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方網站公告為主。
此外,8月6日16:00-17:00在北藝中心的2樓太陽廳也有「共想吧系列活動」,由羅賓.奧林與福斯坦.林耶庫拉兩位主創藝術家對談,兩位編舞家將首次聚焦在討論彼此現階段正在進行的藝術研究,以及如何透過展演,在作品中實踐去殖民化的概念。民眾可自由參加,無須網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