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眼光重新凝視世界,例如開箱第一秒就被丟掉的保麗龍」──訪談藝術家安德里亞.薩魯斯特里(上篇)
𓊈 安德里亞.薩魯斯特里《保麗龍》
𝔸𝕟𝕕𝕣𝕖𝕒 𝕊𝕒𝕝𝕦𝕤𝕥𝕣𝕚 – 𝕄𝕒𝕥𝕖𝕣𝕚𝕒 𓊉
𖡟 演出時間|𝟚𝟘𝟚𝟜.𝟙𝟚.𝟚𝟙 ── 𝟚𝟘𝟚𝟜.𝟙𝟚.𝟚𝟚
𖡟 演出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藍盒子
𖡟 售票連結|https://lihi2.com/cslmR
訪談及整理|余岱融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馬戲節今年節目《保麗龍》(Materia),是繼去年的《紙Pli》之後,另一個使用生活常見材料和馬戲思維來創作的演出。安德里亞.薩魯斯特里(Andrea Salustri)以理性又感性的眼光,和各種形狀及尺寸的保麗龍共處,合力完成一台神秘又引人入迷的演出。他是如何創造出如此獨特的作品?且由他來現身說法。
Q:你曾提過,一開始並非直接構思用保麗龍做作品,而是先對這個材質感到著迷和充滿興趣。能跟我們分享是什麼讓你如此著迷嗎?又如何決定往創作前進?
安德里亞.薩魯斯特里(以下簡稱薩):
我總說物件跟人很像,我們會跟某些人或物比較處得來、維持更長久的關係,有些則是保持禮貌距離。
那是某次我在柏林一個整修中的排練場,保麗龍板被放在牆壁夾層,好讓室內保暖。我就開始玩保麗龍,一如我會玩其他物件。跟保麗龍建立的關係,是個由強烈興致所帶領、不斷發現的過程。我發現了風、通風口,還有一些金屬結構,發生得很快。我覺得得分享這所有一切,把它們形塑成一個作品。
Q:身為一名馬戲藝術家和街頭表演者,你讀過哲學,之後又轉向舞蹈和編舞,還自學鋼琴。這些經歷如何影響了你的實踐和創作?
薩:我一開始接觸傳統馬戲和現代馬戲,唸哲學之後轉向舞蹈,那時還不認識當代馬戲。有好一段時間,馬戲和舞蹈之於我是完全分開的,但當我把舞蹈領域中的動作研究技巧用在物件上,馬戲和舞蹈就開始結合在一起。
唸哲學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去提問,不把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我覺得馬戲常有種自我重複的傾向,有時是有意識地這麼做,有時不是。控制之於許多馬戲表演項目都是很核心的主題,而且不只是使用物件的項目,也包括身體特技。我自問許多跟控制有關的問題,以及這樣的控制意味著什麼:我要怎麼放掉控制?怎麼用不同方法跟物件互動?
我對聚焦在物件的哲學很感興趣,簡單來說,它們從本體論的角度,提供了不同物件如何被放在同一個水平面的想法。因此,就哲學的觀點而言,《保麗龍》不只是關於我和物件的關係,也關於物件和物件之間的關係,讓作品能稍稍偏離人類中心視角。我用動作研究方法、對物件進行探索,也從哲學中找到許多有趣的洞見。兩者共存於創作過程中。
Q:聽起來你不只是學習新的事物,也是從不同角度去重新理解它們。
薩:沒錯。我覺得好奇心是任何藝術實踐的核心,最重要的是如何用藝術的眼光重新凝視這個世界,例如保麗龍這種常在開箱後第一秒就會被丟掉的材料。它這麼纖柔而脆弱,卻又有許多不同質地和能產生各種聲響。這種好奇心和開放性就是《保麗龍》的核心。
Q:你曾討論過當今馬戲領域裡、有別於傳統馬戲中「人」與「物」的兩種關係。一種是強調表演者和物件之間的關係,另一種則是去「服務」物件。你認為《保麗龍》比較屬於後者。你是怎麼找到一個可以為物件服務的位置?
薩:這種說法比較像可能性的光譜,而非黑白分明。在《保麗龍》中,我試著擺盪到其中一個極端,雖然沒有整個演出都在服務保麗龍,但絕對是一種我想碰觸並呈現給觀眾的可能。
看馬戲演出時我會自問:演出的焦點在哪裡?我發現要不在表演者身上、要不在雜耍/操控的行為上,要不在物件上。這又對應三種人和物件的關係:使用物件、跟物件互動,和服務物件。這本來是我看演出的工具,後來先應用到火舞創作裡。而我認為它也適用於雜耍以外、將身體作為一種物件來操控的馬戲表演項目。
我早年看到的傳統與現代馬戲演出,大都以表演者為焦點、是人去使用物件。慢慢有些演出焦點變成雜耍或操控行為本身,人和物件間的互動被凸顯。這時最有趣的不是最後招式有沒有成功,而是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甚至失誤才是最有趣的。很多被歸類為當代馬戲的作品都特別關注與物件互動,而不只是使用。最後一種則是在我的研究和經驗中非常少見、很需要小心維護的,就是真的去服務並協助(facilitate)物件。這非常困難,容易讓一切還是關於表演者自己。這關乎於投注新的眼光,把熟悉的事物變得不熟悉。這種觀看方式的轉換非常珍貴。
我的確宣稱過《保麗龍》是朝向第三種關係,但演出其實在不同的關係狀態間游移,也有很多和物件的互動,以及一點使用物件的部分。
撰稿人/ 余岱融
表演藝術構作、翻譯及文字工作者。荷蘭烏特勒支大學當代劇場、舞蹈與構作碩士。現為國際劇評人協會臺灣分會副理事長。
曾任臺灣戲曲藝術節策展助理、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國際事務經理暨駐團創作顧問、《讀馬戲》季刊總編輯。曾策畫「這算哪門子藝術?2018臺灣當代馬戲/雜技論壇」,並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同策劃「2019臺灣當代馬戲國際論壇」。早年跨域的訓練背景,讓他善於穿梭於各種表演形式間、結合不同的美學視野。以構作角色合作過的藝術家包括:王嘉明、李宗軒、李銘宸、陳冠廷等。曾擔任2019至2021年衛武營馬戲平台藝術家駐地計畫嚮導、2024澳門城市藝穗節──澳門當代馬戲藝術節策畫顧問。譯有《火箭發射:24位當代馬戲大師的創作方程式》。